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允熥:杀,反正就是杀,不听话就杀!(2/2)
“凭什么他们说杀就杀,我们的国王和官员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
“这大明太霸道了。”
“嘘,小声点,被发现了可就没命了。”
“咱们先忍着,看看情况再说。”
其中一个较为沉稳的年轻人提醒道。
朱棣深知百姓们心中可能存在不满和疑虑,于是他下令军队加强巡逻,维持秩序,同时要求士兵们善待百姓,不得随意骚扰。
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百姓们逐渐接受大明的统治,确保南洋群岛的稳定与安宁。
几天后,南洋群岛的一处空旷广场上,气氛压抑而紧张。
朱棣一身戎装,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威严地来到广场中央。
他的眼神冷峻而坚定,扫视着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群。
其中既有大明的士兵,也有南洋群岛各国惶恐不安的百姓。
广场的一侧,搭建起了高高的断头台,铡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南洋群岛各国的国王和官员们被捆绑着,押解到断头台前。
他们个个神情憔悴,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有的国王双腿发软,几乎是被士兵架着才走到断头台前。
有的官员则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祈祷着奇迹的发生。
朱棣缓缓走到断头台前。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传遍了整个广场:
“尔等南洋群岛各国国王与官员,妄图抵抗我大明天兵,犯上作乱,罪不可赦。”
“今奉陛下旨意,将尔等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各国国王和官员们听了朱棣的话,有的瘫倒在地,有的则愤怒地瞪着朱棣,却又无力反抗。
“行刑!”
朱棣一声令下,刽子手们手持大刀,走上断头台。
其中一名刽子手走到一位国王面前,用力将他按跪在地上。
国王惊恐地挣扎着,大声呼喊:“我乃一国之君,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然而,他的呼喊在朱棣冰冷的目光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狠狠砍了下去。
随着一声惨叫,国王的头颅滚落一旁,鲜血溅满了断头台。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一些胆小的百姓甚至闭上了眼睛。
其他刽子手也纷纷效仿,一个又一个官员被斩首。
断头台上,鲜血越积越多,顺着台阶流淌下来,形成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广场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朱棣站在一旁,表情冷漠,看着这一切。
这是为了树立大明的威严,让南洋群岛各国彻底臣服。
斩首结束后,朱棣再次对着人群大声说道:“尔等百姓,当以这些人为戒,乖乖听从我大明的统治。”
“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我大明自会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若再有反抗之心,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百姓们听了朱棣的话,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也明白,在大明强大的武力面前,反抗只是徒劳。
朱棣带着军队缓缓离开了广场,留下一片死寂的人群和那血腥的断头台。
这场斩首行动,如同一场噩梦,深深烙印在了南洋群岛各国百姓的心中。
当众斩首的血腥场景确实在南洋群岛百姓心中砸出了深深的恐惧。
大多数人在这强大的威慑下选择了沉默与顺从。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十分的愤怒和不甘。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几户人家的屋子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但屋内却气氛紧张而热烈。
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们的脸上满是愤怒和不甘。
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凭什么他们大明人来了,就要我们干活?”
“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们有什么权力来改变这一切!”
另一个年轻人也激动地站起身来,挥舞着拳头:“没错!那些国王和官员虽然有他们的问题,但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大明人一来就把他们杀了,还让我们给他们做事,这简直就是欺负人!”
“我们不能就这么忍气吞声,得想个办法反抗!”又一个年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们的声音虽然压得很低,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愤怒和决心。
于是,他们开始秘密谋划起来。
有人提出可以在夜里偷袭大明军队的营地,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有人则建议破坏大明人修建的基础设施,让他们的计划无法顺利进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情绪越来越激动。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大明情报机构的眼睛。
在村庄外的一片树林里,几个身着黑衣的情报人员正静静地潜伏着。
他们的眼神锐利,耳朵竖起,将屋内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其中一个情报人员轻轻做了个手势,其他人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这些情报人员迅速将消息传递给了朱棣。
朱棣在营帐中听完汇报后,脸上没有丝毫惊讶。
在征服一个新的地区时,总会遇到一些反抗的声音。
“这些人以为他们的谋划很隐秘,却不知在我大明情报机构面前,他们就像透明人一样。”
朱棣冷笑一声,然后对身边的将领说道:“我们不能让他们的计划得逞,但也不能一味地强硬镇压。”
“先派人去安抚这些百姓,了解他们的诉求,同时加强营地的戒备,以防万一。”
将领们领命而去。
很快,大明的官员们来到了那个小村庄。
他们向百姓们解释,让他们干活是为了共同建设南洋群岛,让这里变得更加繁荣,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然而,那些谋划反抗的年轻人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
他们觉得这只是大明人的借口,依然坚定地想要反抗。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朱棣在得知那些心怀不满、妄图反抗之人的动向之后,并未立刻采取强硬的镇压手段。
在南洋群岛这片新征服的土地上,稳定与建设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他决定暂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建设工作上。
同时巧妙地加大南洋群岛百姓的工作量,以此来引出所有心中藏有反抗念头的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南洋群岛上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原本就繁重的劳动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百姓们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前往工地、农田或者码头劳作。
在港口,百姓们需要搬运沉重的货物,将从大明运来的物资卸载上岸,再运往指定的地点。
烈日高悬,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监工们却丝毫不会手下留情,一旦有人动作稍慢,便会遭到呵斥甚至鞭打。
在农田里,百姓们要开垦新的土地,种植从大明引进的农作物。
他们挥舞着锄头,翻耕着坚硬的土地,双手磨出了血泡,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然而,分配给他们的土地面积却越来越大,劳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在建筑工地,百姓们要参与建造房屋、堡垒和道路。
他们需要搬运巨大的石块,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
夜晚,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时,几乎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朱棣的这一策略逐渐显现出效果。
那些原本就对大明统治心怀不满的人,在日益加重的劳动负担下,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他们开始更加频繁地秘密集会,商讨反抗的计划。
在一个偏僻的山洞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疲惫。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大明人把我们当成奴隶一样使唤!”一个年轻人愤怒地喊道。
“我们每天累死累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累死的!”另一个人附和道。
“不能再这样忍下去了,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把大明人赶出我们的土地!”有人激动地提议。
他们的声音在山洞里回荡,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每一次集会都被大明的情报人员监视着。
情报人员将他们的一举一动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迅速传递给朱棣。
朱棣坐在营帐中,仔细地阅读着情报人员送来的报告。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这些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等他们全部暴露出来,我就可以一举将他们消灭,彻底消除南洋群岛上的反抗隐患。”
与此同时,朱棣也没有放松建设工作的推进。
他不断地调配物资和人力,确保各项建设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在朱棣的精心谋划下,南洋群岛上那些心怀反抗的人正一步步地陷入其中,而他们却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