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元璋快死了?爷孙俩人终于见面了!(1/2)
金陵皇宫内。
“陛下,朱棣殿下从南洋群岛传回的战报送到了。”
“呈上来。”
“好,四叔此次立下大功,南洋群岛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了。”
朱允熥放下战报,兴奋地说道。
“传赵谦进宫。”朱允熥高声下令。
不一会儿,赵谦匆匆赶到金銮殿,跪地行礼:“陛下,臣叩见陛下。”
朱允熥站起身来,走到赵谦面前,说道:“四叔传回战报,南洋群岛的反抗势力已被剿灭,局势稳定。”
“朕打算立即实施之前准备好的建设计划,你把早就安排好的一切派往南洋群岛。”
赵谦领命后,恭敬地说道:“陛下放心,臣早已做好准备。”
朱允熥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很好,这些人都是建设南洋群岛的宝贵力量。”
“你要确保他们能够安全、顺利地抵达南洋群岛。”
赵谦回答道:“陛下圣明,臣定会传达您的旨意。”
“为了保障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运输,臣已经安排了一支强大的舰队护送。”
“舰队配备了先进的武器和经验丰富的水手,定能确保此次行程万无一失。”
朱允熥满意地笑了笑,说道:“那就好。你即刻着手安排出发事宜,务必尽快将这些人员和物资送往南洋群岛。”
“朕期待着南洋群岛早日成为我大明的繁荣之地。”
赵谦领命后,迅速退出金銮殿,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安排出发事宜。
皇宫外,工匠们忙着将物资搬运上船,技术人员和教师们也在整理行囊,准备踏上前往南洋群岛的征程。
在朱允熥的期待和赵谦的精心安排下,这支承载着建设南洋群岛使命的队伍出发启航。
南洋群岛的建设虽已逐步展开,但诸多事务千头万绪,从人员调配到物资供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仔细斟酌。
而西北战事更是不容乐观,帖木儿帝国来势汹汹,大明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局势依旧紧张。
就在朱允熥全神贯注于政务之时,一名太监匆匆走进书房,跪地禀报:
“陛下,特别行动大队的新队长求见,说是有紧急要事相报。”
朱允熥微微一怔,随即放下手中的笔,说道:“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特别行动大队的新队长快步走进书房。
他身着黑色劲装,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单膝跪地,说道:
“陛下,金陵城外那位病重,病得很严重,他想要见一见陛下。”
朱允熥听到这个消息,身体微微一震,手中的笔也掉落在书案上。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犹豫,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情感。
朱元璋,这位曾经的开国皇帝,是他的祖父。
虽然如今被安置在城外,但他的存在始终是朱允熥心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怎么会病得这么突然?”
朱允熥沉默片刻后,缓缓问道。
新队长回答道:“那位年事已高,身体本就虚弱,近日可能是受了风寒,病情迅速恶化。”
朱允熥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朱元璋对外本来就是已经驾崩,眼下知道他假死的只有几个人。
片刻后,朱允熥站起身来,沉声说道:“即刻前往。”
声音虽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朱允熥带着几名心腹侍卫,悄然离开了皇宫。
一路上,他坐在马车中,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繁华却又暗藏风云的金陵城,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的朱元璋,是他心中无比崇敬的存在,威严而又慈爱,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治国之道。
可随着年龄增长,朝堂上的权力纷争、各方势力的博弈,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当马车在一处看似普通却戒备森严的宅院前停下时,朱允熥深吸一口气,缓缓下车。
宅院内外,特别行动大队的队员们神情肃穆,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朱允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屋内,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和陈旧的气息。
他轻轻推开内室的门,屋内光线昏暗,只有几支蜡烛散发着微弱的光。
朱元璋静静地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条单薄的被子,身形显得格外瘦小。
朱允熥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缓缓走到床边,看着那张苍老的脸。
曾经那锐利如鹰的双眼如今紧闭着,眼窝深陷,皱纹如同刀刻一般布满了额头和脸颊。
嘴唇干裂,毫无血色,头发和胡须花白且稀疏。
曾经那个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皇帝,如今竟如此苍老衰弱。
朱允熥的心中一阵刺痛,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祖父。
记忆中那个威风凛凛、说一不二的身影与眼前这个病弱的老人重合在一起,让他的眼眶不禁微微泛红。
他伸出手,想要触碰朱元璋的手,却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轻轻握住了那只干枯、布满青筋的手。
“祖父……”
朱允熥轻声唤道,声音有些哽咽。
朱元璋似乎感受到了身边有人,缓缓睁开了眼睛,那浑浊的目光落在朱允熥身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虚弱的微笑。
“允熥……你来了……”
朱元璋的声音微弱而沙哑。
朱允熥紧紧握着他的手,点了点头,说道:“祖父,我来了,您会好起来的。”
屋内的气氛格外凝重,只有烛火偶尔跳动的声音。
朱允熥坐在床边,静静地陪着朱元璋,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心中五味杂陈。
朱元璋微微动了动嘴唇,发出微弱却带着几分熟悉威严的声音:“允熥,这些年……过得可好?”
朱允熥鼻子一酸,轻声说道:“祖父,孙儿过得挺好。”
“您不用担心,如今大明在各方治理下也算安稳。”
他刻意避开了朝堂之事。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目光柔和地看着朱允熥。
“那就好,看到你能把这天下守好,我也就放心了。”
他的声音虽虚弱,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朱允熥的期许。
朱允熥想起小时候在祖父身边玩耍、学习的日子,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说道:
“祖父,孙儿还记得小时候您教我骑马射箭,那时候我总是学不好,您虽然严厉,但我知道您是为我好。”
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干枯的嘴唇微微上扬,
“你那时候调皮得很,上马没跑几步就摔下来。”
说着,他轻轻咳嗽了几声,朱允熥赶忙起身,轻轻为他顺着气。
缓了缓后,朱元璋接着说道:“如今你长大了,也能独当一面了。”
“我还记得你第一次拿起剑,那股子认真劲儿,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朱允熥眼眶泛红,说道:“祖父,是您教会了孙儿要勇敢、要担当。”
“这些年,孙儿一直牢记您的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眼神中满是欣慰,“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有主见,有魄力。”
“以后遇到什么难事,就想想咱们老朱家打江山时的艰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朱允熥用力点了点头,说道:“祖父,孙儿明白。”
“您一生南征北战,打下这万里江山,孙儿定会好好守护。”
两人又聊起了一些皇宫里的旧事儿。
朱允熥说起宫中花园里曾经盛开的那些鲜花,朱元璋则回忆起某次宫廷宴会上的趣事。
他们的对话,没有朝堂上的权谋算计,没有国家大事的沉重压力,只是爷孙之间最纯粹、最温暖的闲聊。
在这昏暗的房间里,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朱允熥和朱元璋沉浸在这温馨的回忆中,回到了那个没有纷争、只有亲情的美好时光。
朱允熥从那弥漫着药香与陈旧气息的屋子中缓缓走出,脚步有些沉重。
他的眼神中满是忧虑与不舍,刚刚与朱元璋那温情的对话还在脑海中回荡,祖父那苍老衰弱的模样更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
站在院子里,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知道,此刻必须要为祖父做点什么。
他转过身,对着身边一直跟随的侍卫沉声说道:“速去传赵谦前来。”
侍卫领命后,迅速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赵谦匆匆赶来,他看到朱允熥凝重的神情,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
他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说道:“陛下,不知唤臣前来所为何事?”
朱允熥看着赵谦,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说道:“赵爱卿,朕的祖父如今病重。”
“你即刻把太医院里最好的御医找来,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治好他。”
赵谦微微一怔,他心中明白朱元璋“驾崩”一事已昭告天下,如今陛下这般要求,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言而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