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找财路(2/2)
他卷起袖子给我们看,那条胳膊上满是严重的烫伤疤痕,他说这是被古墓墙里喷出的火碱灼伤的结果,幸好当时他正转头与别人说话,不然连脸都没了。
那次行动共有十二人参与,最终仅他和另一人生还,而后者在三个月后也离世了。
谁愿意成为盗墓贼呢?无非是生活所迫罢了,但随着古墓数量日益减少,寻找它们变得越来越难,加上国家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许多古墓一经发现即被保护起来。
大约二十年前,这里的村民放弃了盗墓,转向耕种或外出务工。
刘村长提到一件让他心有余悸的事:北安一带盗墓活动盛行之时,来了一群自称进行考古研究的老外,持有考古证件。
由他的哥哥带领这些人上山后,却再也没有回来,虽然大致知道那个古墓的位置,但刘村长没有贪心,“盗墓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送命”。
听到这里,赵大宝立即敬酒问道:“大爷,您真知道那古墓在哪吗?”
刘村长抹了抹眼角:“喝多了归喝多,但我没醉,当然记得那墓就在札水岭。”
我俩相视一笑,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片刻沉默后,刘村长疑惑地问:“你们想去?”
“想!”
我们像小鸡啄米般点头,这个时代,谁能不为钱发愁?特别是对我这样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或者像他那样总是不够用的人。
点上一根烟,刘村长说:“建议你们去凤凰山看看,那里有个天坑,我年轻时的记忆已模糊,只听老外说里面埋葬着一位重要人物。
发生那件事后,本地人都不敢再接近,没人知道里面有什么,肯定很危险。”
接着,他又认真地问我们:“真的要去?年轻人不怕死吗?”
关于札水岭的故事,我已经听得耳朵都快生茧了,只知道一些祖辈的传说,却不清楚里面到底藏有何种秘密,存在怎样的风险。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失踪事件,大概率是遭遇不幸了吧。
在这片连当地人都不愿提及的土地上,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加之罕有人迹,极有可能成为野兽的栖息地,一旦陷入险境,几乎无人能够生还。
见我们决心已定,刘村长也不再劝阻,只是告诉我们,当地人最多也只敢在札水岭脚下徘徊,没人敢真正上去。
原本打算陪我们走一趟的他,在妻子的几句责备下只能无奈苦笑,但他答应帮我们找一个当地的向导,当然这需要支付一些费用。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条件完全可以接受,于是立刻请他帮忙联系,我们愿意出三千元作为报酬。
就在当天晚上,正当我们准备休息时,向导已经来到了刘村长家。
通常旅游的向导多为女性,但在我们这个行业遇到女向导实属罕见,毕竟盗墓探险的工作更适合男性参与,然而这次,我们的向导竟然是一位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