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珍贵的收藏品(2/2)
不同于那些拥有神道、地下宫殿以及沿途配殿的皇陵,这里的规模虽小,但五脏俱全,这说明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至少也是皇亲国戚之类的人物。
我意识到,这次探索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推开右侧耳室的石门,发现实际面积比我预想的大,约有十五平方米,高度接近三米,地面有个坑,里面躺着几具骸骨,难以分辨是人还是动物。
仔细观察后确认是人骨,可能是奴隶或陪葬女子,骨头颜色发黑表明是中毒身亡,墙上挂着的框架暗示这里曾有过油画,可惜早已腐朽成灰。
回忆起之前的资料研究,我联想到明朝时期西方宗教油画首次传入华夏的历史背景,进一步证明这是明代的墓葬。
在当前的耳室没有找到太多有价值的物品,转而查看对面的耳室,情况类似,只是这里的骨骼显得更加健壮,应该是男性仆人或亲属。
遵循传统的“男左女右”礼制安排依旧清晰可见。
站在左边耳室里,赵大宝忍不住抱怨道:“真是难以置信,这墓主人穷得叮当响。”
正准备反驳他时,洛音好奇地走向右边的房间,并在里面发现了什么,她大声呼喊我们过去。
这一叫让我心头一紧,在这种地方大喊大叫实在不妥,但还是应了一声,赶紧跟了过去。
进入房间后,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色彩斑斓的壁画,尽管历经数百年,这些画作依然鲜艳夺目,保存状况令人惊讶。
轻轻触摸墙面,感觉到一层光滑且略带黏性的保护膜——原来是涂了一层油蜡。
赵大宝看着这一切说道:“看来我们都看走眼了,这位墓主人似乎更钟情于艺术而非金银财宝,唉,我们的首次探险怎么就碰上这样的墓呢。”
我让赵大宝别太悲观,现在古字画的价值甚至超过玉石,可惜我们没有携带拓印材料,不然这些精美的壁画或许能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不过,随着外界空气的流入,即便有油蜡保护,壁画也难以长久保存。
接下来,我们探索了两个配室,每间都藏有三幅壁画,虽然没有文字解释,但画面生动,故事清晰。
左侧配室描绘了一个贵族的生活:骑马狩猎、烧烤野味、献礼帝王、出征凯旋并最终封王,从服饰判断,这发生在明朝初期,主角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
壁画中出现的俘虏穿着满族服饰,暗示着与后来清朝建立者爱新觉罗氏的关联,这段历史牵扯到李自成攻破京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等重大事件,展示了“红颜祸水”的传统观点。
在配室内,还有一些陶器和瓦罐,按市场价大概值三五万,然而,长途跋涉至此,我们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
几件挂满铜锈的盔甲也没有引起我们的兴趣,根据传统习俗,我们进入了左边的配室,赵大宝在东南角点上一支蜡烛,然后小心翼翼地接近棺材,等待蜡烛是否会被吹灭以决定下一步行动。
在那口神秘的棺椁面前,我心中很好奇,哪怕只能摸到一两件宝物也心满意足了,总不能空手而归,不然岂不是要被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