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都要把梦梦给带回来[三千好看加更](1/2)
编辑部里面传来的一阵轰动,立马让院子里的巴老、钟老和张光年三人,也都跟着激动了起来。
“咦?光年啊!看来我们今天来的正是时候呀!”
巴老摸了摸下巴,哈哈笑道。
“不过,能和《一代人》的精神内核比肩的文章,可不是随口喊喊就有的。”
钟老倒是更理智,他可不觉得,那么久都没有出一篇,偏偏他们来的时候就有。
主编张光年自然也不敢托大,笑着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不管怎么样?您二位既然来了,这篇文章究竟怎么样?还是由您二位来评判一下吧!”
他请二老先进去,然后里面的编辑便迫不及待地将文章递了上来。
文章名《伤痕》,总共七千字左右,二十张左右的稿纸。
“巴老,这篇《伤痕》是……”
审稿的编辑刚想说什么,就被主编张光年给打断了,叮嘱他道,“不管你有什么话,都等二老看完之后说,不要干扰到他们的判断。”
被主编这么一说,编辑们顿时就赶紧将嘴给闭上了。
大家静静地等着,看二老在那一先一后的看着稿子。
巴老先看,看完第一页后,就交给了旁边的钟老。
“嗯!”
巴老刚开始的时候,看得很快,但是后面就越看越慢,眉头也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大家看到巴老这副模样,心也跟着提了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呀!
倒是钟老这边,紧跟着一页一页看下去,却是越看越快。
到后面只能等着巴老看完这一页,他再马上接过去看。
钟老的表情,倒是自始至终没有什么变化,一直是笑吟吟的模样。
十分钟以后,巴老终于看完了整篇《伤痕》,然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仿佛什么人生大事完成了一般。
然后,他又忽然看到了最后一页的署名,立马瞪大了眼睛,有点不可思议地叫道:“竟然是他写的?”
“谁写的?我们作协的成员么?”
还没看到最后一页的钱老也凑了过来,直接先看最后的署名,立马跟着惊叹道,“是海子写的,真的么?还是说,恰好笔名都叫海子呢?”
主编张光年连一点稿子还没看,就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
他立马转头去问那几个审稿的编辑道:“这篇《伤痕》是海子写的,刚刚你们怎么不说?”
“主编,是您说不能说话干扰二老的判断的。”
那编辑委屈地说道。
“马上查一下,这封投稿的地址,是不是来自东北吉省。写《一代人》的海子就是吉省人,如果这封信的投稿地址也是吉省的话,那八九不离十了。”
张光年立马让编辑去查一下信封上的投递地址。
“对!没错,地址是吉省白山县红星公社的林家沟生产大队。是海子,是那个写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的海子。”
编辑去证实了之后,也是激动地说道。
其他的编辑也都齐唰唰站了起来,纷纷议论道。
“真是那个海子,也是,他能写出《一代人》来,再写出《伤痕》,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篇《伤痕》,我刚刚粗粗看了一遍之后,就觉得非常的压抑。仿佛再次经历了那个时代一般。”
“是啊!《伤痕》的题目取得就好,伤痕伤痕,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一代人,谁的身上没点伤痕呢?”
“就是这个尺度问题,里面主角的母亲,完全是被那个时代迫害的。母女之间的误会,以及最后的遗憾,都让人的心里非常的难受。
上面会允许这样的文学作品发表出来么?恐怕,发出去会出大事吧!”
“嗯!这个不好说啊!很多人有类似的经历,甚至是更惨的经历。这篇《伤痕》如果发表出去,一定会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就怕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
能在《人民文学》当编辑的,哪个手底下没几把刷子呀!
首先,他们就得对政治风向非常敏感,什么样的文章可以被发表,什么样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得给它退稿,不适宜在公开读物上发表,他们心里其实都很有数的。
像《伤痕》这样,如此直接的抨击了特殊时期,用这样的悲剧与遗憾,表达出人民对特殊时期的憎恨与痛苦。
这种情感的冲突,太直接了。
真要是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问题,别说是《人民文学》了,就是作协这边都交待不了。
于是乎……
在场的所有编辑,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作协主席巴老。
主编张光年可以说是现场唯一没看过《伤痕》的,他听到大家讨论得如此激烈,赶紧也拿起稿子,快速的一目十行的看去。
巴老则是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各位编辑刚刚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虽然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反映和反思特殊时期的文学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