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抗鹰援朝:云爆弹洗地,亿万增幅 > 第353章 缺一不可

第353章 缺一不可(2/2)

目录

接着,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神情干练的军工企业负责人发言道:“苏将军,建立雷达研发基地是实现技术落地的关键。

我们企业愿意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毫无保留地参与研发基地的建设,为国家的防空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很好,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将更加顺利。”苏云欣慰地说道,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关于研发基地的选址,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科研资源、产业配套等。

初步设想是在科技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建立,比如上海、深圳等地。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研发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雷达研发基地的建设方案和技术落地的实施步骤。

苏云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肩负起协调各方资源的重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会后,苏云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首先对国内的原材料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发现一些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原材料供应可能面临中断,严重影响雷达的研发和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云组织专家团队与国内的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展原材料的国产化研发工作。

无数个日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专家们反复进行试验,一次次面对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毫不气馁。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可替代的国产原材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为雷达制造技术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工艺方面,技术攻关小组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

他们对雷达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反复优化,采用了先进的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零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还对雷达的性能进行了多次严格的测试和改进,不断优化各项参数,确保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每一次测试,他们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每一次改进,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人才培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苏云亲自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

他还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培训,为学生们传授最新的雷达技术知识。

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的雷达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为研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