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发年终奖,秦良玉的奏折(2/2)
这些外派的官员,在同一批人当中的起点最高。
去了以后基本上都是县令,甚至是同知级别的职位。
因为他们去的地方更遥远,环境更加艰苦,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那些地方都被都是被朝廷打下不久,还有一些不服朝廷统治的人,时不时的会搞点小动作。
条件越艰苦,那给出的待遇还有职位就越好,反之环境越好越舒服,那自然起点就会越低。
这就是朝廷故意设计的模式。
否则的话大家都拼了命的想留在京城,再不行就留在中原地区,还有谁会去那些偏远的地方上任啊?
并且这将会形成惯例。
因为大明朝廷的地盘会越来越广阔,需要派外派的官员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最好是早点形成惯例,以后的人才会有心理准备。
甚至大家对此事习以为常之后,形成了思维定式。
那就可以省下很多事情了。
至少不用一个一个的去动员,要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才能让他们去遥远的地方上任。
虽然事情很多,大家都很忙碌,但是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到了过年之前,通往西域的铁路正式通车。
朱慈烺对有功人员进行赏赐,很多技术人员的年终奖直接翻了一倍。
还有就是其他部门的官员,以及各大兵团的将士。
年终奖该发的照发,有功劳的额外进行奖赏。
大家手上有了实实在在的可支配收入,趁着要过年的时候开启大购物模式。
这又让整个大明各地的商业,迎来了一波井喷式的发展。
像各大兵团的兵团长,还有内阁大学士和各部尚书。
年终奖至少都是1万两银子。
有功的将领那就更多了。
这一次对中高层的年终奖进行了削减,没有之前几年那么多。
但是给中下层人员发放的年终奖,却没有减少一分。
因为现在的这些将领和官员,已经够有钱的了。
他们的俸禄和崇祯年间相比,已经增涨了4倍左右。
加上前几年大笔的拿年终奖。
所以朱慈烺有意让这个事情降降温,否则把胃口养得太大了也不是好事。
这一年给中高级官员和将领的年终奖,全部都大幅度下降。
就是有意降低他们的期待值
下一年再给他们稍微加一点就好。
并且朱慈烺给这个事情定了一个参考标准。
那就是以这一年的年终奖数额为基准。
以后每年的财政收入,军事与农业商业各方面都发展得更好。
那么年终奖就会有相应的增加,反之、年终奖就会有所减少。
如此一来,大家就知道这将成为常态,那么以后就不会再轻易变动了。
大家对这个事情心里大概有个数。
也就不必为这个事情耗费太多的精力了。
除了给在职的官员发放年终奖。
已经告老还乡的忠国公秦良玉,朱慈烺也给她发了一笔年终奖。
并让人抓紧送到四川的忠国公府去。
没想到送年终奖和其他赏赐,都还没有到达四川地区。
朱慈烺却先收到了秦良玉的奏折。
秦良玉可不是多管闲事的人,也不是贪恋权位之人。
所以秦良玉既然让人送来了奏折。
那肯定就是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