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严惩行贿罪,以减少贪污受贿事件(2/2)
源头上不就是行贿者吗?
朱慈烺说道:“处罚力度太轻,贪污受贿者该怎么惩罚,行贿者的处罚要加倍,两位爱卿觉得如何?”
孟兆祥和马世奇听得立刻脸色一变。
他们都猜到了朱慈烺要搞事情。
但是也不用搞这么大吧?
孟兆祥和马世奇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
他们都非常清楚一个事情,有很多时候的行贿者,那是受贿者也不想轻易得罪的人。
甚至是根本就得罪不起。
如果朝廷真的推行这样的律法,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受贿行贿这种事情的发生。
问题是这样的规则不知道又会得罪多少人?
别看自从朱慈烺登基之后,每接手一块地盘,就会对当地的各种利益集团清理一番。
别说很难彻底的清理干净,就算是彻底的清理干净了又能如何?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新的利益团体,取代原来的地方豪强。
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
这种事情是永远都无法避免的。
除非大明以后的每一个皇帝,都能像朱慈烺这样掌控力超强。
把兵权牢牢的掌控在手上,还有官员任免权,财政大权都完全掌握在手中。
才能确保这些律法能够落实到位。
否则不管是大名立的执行还是其他事情,慢慢的都会开始走样的
问题是这样的皇帝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个?
所以这一条防止贪污腐败的规则,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对官员非常的不利。
比如就说某个官员受贿了,并且情节属于相当严重的情况,然后看着事情有暴露的可能。
到时候可能东厂与锦衣卫还没有下手。
行贿者就直接制造各种意外事故,把受贿的官吏送去见阎王去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条规则肯定非常有效。
孟兆祥和马世奇不敢也不能反对。
孟兆祥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这样是不是惩处太重了?比如受贿者只是判刑20年,流放三千里,而行贿者那就是死刑了。
而如果受贿者是抄家灭族,那么行贿者岂不是得灭其三族?虽然这个规则可以减少行贿受贿的事情,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对江山社稷危害太大!”
马世奇:“是呀,陛下,如果有人故意利用这条规则,设局故意让人受贿或者是故意让人行贿,那岂不是可以害死别人一家人,甚至害死三族九族?
仇恨往往会使人失去理智,有些人为了恩怨情仇,那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这个事情还请陛下三思。”
孟兆祥:“请陛下三思……”
朱慈烺想了一下,这两个家伙说的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酒杯一端、政策放宽。
首先是任何规则和政策或律法,那都是需要人去执行的。
而去执行的人不可能一丁点私心都没有,是人就总会有弱点的嘛!
其实就像孟兆祥和马世奇刚才说的一样。
如果有人利用这种规则来故意针对仇人,或者是用这种规则来搞倒竞争对手。
那肯定会有人中招……
朱慈烺:“两位爱卿言之有理,但是朝廷也不能因噎废食,朕可以把处罚标准降低一点,那就是行贿者和受贿者同罪论处。
至于刚才你们说的那些问题,回头你们去跟范景文和李邦华他们商议一番,尽量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和监督机制,这个事情要尽快落实下去,就从四川这个案子开始实施……”
朱慈烺都已经这样说了。
那明显是不会再作出妥协。
孟兆祥和马世奇无奈的接下了这个任务:“陛下圣明,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