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 第129章 大型农场

第129章 大型农场(2/2)

目录

刘平眉头一皱,面露疑惑之色:“嗯?此事我竟从未听闻。”

种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从土地翻耕、播种,到灌溉、防虫、收割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众多劳动力的参与。

虽说如今翻土、播种、灌溉等环节,借助畜力、风力、水力等已能解决七八成的工作,但防虫与收割方面,仍需大量人力劳作。十几个人想要料理几千乃至上万亩耕地,听起来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董川见状,赶忙解释道:“丞相有所不知,如今翻土、播种等工序,依靠畜力、风力、水力等已基本能够实现。而工部最新发明了一款畜力收割机,极大地提升了收割效率。”

畜力收割机?刘平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工部竟能有如此新奇的发明,着实让人觉得有些离谱。

董川见刘平面露疑惑,便详细介绍起这畜力收割机:“此款畜力收割机,主要由机架、传动装置、切割装置、输送装置等部分构成。机架采用坚硬的木材打造,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

“传动装置方面,利用牛、马等牲畜拉动齿轮组,将畜力转化为动力。齿轮组由精心锻造的金属制成,通过巧妙的组合,实现动力的高效传递。切割装置安装在机架前端,由锋利的刀片构成,刀片呈锯齿状,以增加切割力。”

“当牲畜拉动机架前行时,齿轮组带动切割装置高速运转,如同锋利的镰刀一般,将农作物整齐割断。输送装置则位于切割装置后方,由皮带和滚轮组成。被割断的农作物通过皮带输送至后方,方便后续的收集与整理。”

“如此一来,原本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的收割工作,借助这畜力收割机,便能大幅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收割效率,从而实现十几个人料理大片耕地的设想。”

基本原理刘平是都听明白了,但是他没想到董川竟然也能说得如此清楚明白,看样子是下过功夫的。

这东西,适合大规模种植使用。简单来讲,这玩意应该用在农场。普通老百姓用这个也不是不行,但那是建立在这种新式收割机彻底普及之后了。

换而言之,这又是农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

也亏得工部那群人,竟然能一直藏着掖着,刘平估计他们是想先让后勤部尝试一下,彻底完善之后再拿出来报给丞相府和汉王府。

“此物堪称镇国神器啊。”刘平给了一个极高的评价,随后问道:“既然你找过来,肯定还有其他的要求吧?”

董川笑着说道:“某的想法是,建一片至少五千亩的农田,先试一试。问您要地方的。”

如今的所有耕地都是有主的,哪怕是刚开垦出来的也是如此。军屯那边虽然也在开垦土地,但基本上都是以营为单位在做事,农田并没有连成片,而且那也是军队的产业,直接征收也不合适。

董川想的就是单独划一片地方,让他试验一下建立这种大型农场合不合适。

刘平听到他这个要求,却有些犯难。在他看来,几千亩算什么大型农场啊,怎么也得万亩起步。但是上万亩连在一起的耕地,此时可不好找。倒不是大汉没有这种地方,而是刘备治下没有。

事实上,整个华夏,最适合建立大型农场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此时新疆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些地方除了内蒙古高原以外都有有足够的肥沃土壤以及水资源来建立大大型农场。内蒙古高原则适合建立大型牧场。

如果考虑到只是种粮食、开垦难度。那么其实只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两个选择。

很不巧,这两个地方都不在刘备的实际控制内。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地方。

长安东边白鹿原地区。此时的白鹿原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可有效避免水患。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而且视野开阔,便于对农场进行管理和防御。

白鹿原一直达到长安城西,范围广阔,有足够的空间建立大型农场。

“可以,白鹿原地区如何?那里应该足够你建一个至少五千亩的农场了。”刘平对董川说道。

董川闻言大喜,道:“足够了,莫说五千亩,便是五万亩也有了。”

“那就行。”刘平点头:“还需要你们先开垦,另外注意一下.....”

刘平想说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话到嘴边又顿住了。就现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那点儿生产生活的活动属实对的大自然没啥影响。

“没什么,注意安全就是了。”

董川虽然觉得刘平本意不是如此,但也没有多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