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1951之大国重器 > 第六十八章 新老争锋

第六十八章 新老争锋(2/2)

目录

“这太悬乎了!要是搞砸了,那可不得了!”另一个将军在一旁急得说到。

“瞎搞!”农学院的一名专家“噌”地一下站起来,伸手指着李子腾说到,“你一个研究武器的,懂啥种地?杂交水稻?我听都没听过!”

“你这是把全国人的吃饭事儿当玩笑呢!你知不知道要是搞砸了啥后果?国家得受多大损失,你能负责吗?”专家越说越激动,胸脯剧烈起伏。

“就是就是,这风险太大了!”另一位专家赶忙附和,他心里直犯嘀咕,就怕李子腾这主意把现在好好的农业体系给弄乱套了。“杂交水稻从来没大规模试过,要是出问题,粮食安全可就完了!”

“咱们可不能拿国家命运冒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质疑声不断,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

大部分农业部的专家们全都直摇头,一个劲儿地反对。在他们看来,李子腾想出来的方案步子跨得太大了,风险高得吓人,压根儿行不通。他们打心底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经历了好几千年考验的传统农业种植方法,才是稳稳当当、靠得住的,怎么能轻易就改呢。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空气好像都凝固了,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边是坚守传统的老专家,一边是力推新方案的李子腾,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就像火星撞地球,激烈地碰撞着,感觉一场大争吵马上就要爆发。

可李子腾呢,面对专家们一连串的质疑,没有丝毫打退堂鼓的意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清楚,要是不能把这些专家说服,自己满心期待的计划就只能泡汤。于是,他定了定神,诚恳地说道:“各位前辈,我完全理解你们心里的顾虑。不过,也请大家相信我,杂交水稻是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的,真的能让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好多!”

这时候一名老农业专家提出一个专业问题“你可晓得,咱国家地大物博,各地的土地状况千差万别,气候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你这杂交水稻,不一定在所有地方都能长得好!”一位农业专家满脸严肃,眉头拧得紧紧的,语气里满是质疑。

“您说得对,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李子腾态度诚恳,连忙点头承认,接着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不过呢,杂交水稻的推广不是一刀切,肯定得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可这并不说明它就行不通呀。”

说到这儿,李子腾稍稍停顿了一下,眼神坚定而自信,继续说道:“我已经仔细研究过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了,筛选出了好几种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

随后,他伸手一指桌上摊开的地图,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清晰地标出了各个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您看,像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就适合种植籼型杂交水稻;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粳型杂交水稻更合适;还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耐旱型杂交水稻就能派上用场……”

这时候另一位农业专家也说到“要推广你这杂交水稻,得花老多钱,还得投入海量人力,咱们眼下哪有这么多资源啊!”一位专家双手一摊,满脸无奈又焦急地说道。

“就是啊,农民们种传统作物都种习惯了,哪那么容易就接受新的品种,推广起来难度可太大了!”另一位专家也跟着附和,不住地摇头。

“资金和人力投入确实是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李子腾坦然承认,神色认真,语气却十分坚定,“不过我觉得,这钱和精力花得值!一旦杂交水稻成功推广开,产生的收益绝对远远超过现在投入的。”

他稍作停顿,条理清晰地继续阐述:“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分阶段推广。先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试试,等种出成果,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慢慢扩大种植范围。”

“关于农民接不接受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搞些宣传,给农民们讲讲杂交水稻好在哪,再配上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种。等他们了解透彻了,肯定能做出正确选择。”

伟人始终安静地聆听着双方激烈的争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里清楚,此刻面临的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一方是那些传统的农业专家,他们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思想上却相对保守,对新事物总是抱着怀疑和抵触的态度。

另一方则是年轻气盛的科学家李子腾,他浑身充满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只是在这个行业里,他的资历尚浅,难以让众人完全信服。

伟人明白,自己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将紧紧关联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这时,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李子腾带来的那袋稻谷种子上。只见那一颗颗种子颗粒饱满,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闪烁着光芒,好似蕴藏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李子腾同志,”伟人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能有几成把握,确保杂交水稻能够成功推广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