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为了家族我只能一门三不绝 > 第21章 瑕疵布

第21章 瑕疵布(2/2)

目录

张大龙看着母亲紧张的模样,笑着安抚道:“娘,您就放心吧,这是我在县城供销社买来的布。走,我拿几匹回屋,让您瞅瞅这布咋样。”说着,他利落地抱起几匹布,大步走进屋里。

大龙娘和妹妹们也赶忙跟了进去。大龙娘轻轻抚摸着布,嘴里念叨着:“这布看着多好啊,哪像有瑕疵的样子。城里人就是讲究,这么好的布还嫌有瑕疵。”语气里满是羡慕和感慨。

张大龙笑着解释:“娘,这确实是瑕疵布,不过不仔细看,真瞧不出来。”

大龙娘摇摇头,还是一脸的难以置信:“这哪有啥瑕疵啊,要是咱乡下人能穿上这样的布做的衣裳,那不得高兴坏了。城里人穿衣裳就是讲究,一点小毛病都瞧不上。”

张大龙接着问:“娘,现在咱乡下做一条裤子得多少钱,做一件褂子又得用多少布、花多少钱呢?”

大龙娘一边细细查看着这些布,手指轻轻摩挲着布料的纹理,一边说道:“做一条裤子,差不多得三尺布,按现在的价钱,怎么着也得四五块钱。做一件褂子,大概要五尺布,怎么也得七八块钱。要是做一身衣裳,怎么着也得十几块钱呢。这还不算手工钱,要是找村里手巧的媳妇帮忙做,还得给人家送点东西当谢礼呢。”

张大龙在心里默默计算着一匹布能出多少尺。算完后,他扭头对妹妹说:“九凤,英子。你俩赶紧去把大爷、三叔他们两家都叫过来,就说有要紧事儿。”俩妹妹一听,立马蹦蹦跳跳地出门去了。

大爷和三叔匆匆赶到张大龙家,一进院子,目光就被满满一车布吸引。还没等他们开口,张大龙就急切地把他们拉进屋里。

刚进屋,大爷就忍不住发问:“大龙啊,你从哪儿弄来这么多布?”

张大龙笑着回应:“大爷,这是我从县城供销社弄回来的瑕疵布。”

大爷大娘、三婶和几个妹妹一下子围到布旁,一边翻看一边热烈讨论。妹妹们的眼睛瞪得像铜铃,小手在布上轻轻摩挲,兴奋地叫嚷:“这么多漂亮布,终于能有新衣服穿啦!”以往家里一年到头都做不了一身新衣裳,这次见到这么多布,妹妹们兴奋得不行,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看着妹妹们的反应,张大龙清了清嗓子,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大爷、三叔,你们看,做一条裤子加一件外套,差不多8尺布。咱这一匹布40尺,能做5身衣裳。现在做一身衣裳得十几块钱,可咱这一匹布才8块钱,算下来一尺布才5毛钱。要是咱一块钱一尺往外卖,你们说好不好卖?”

大爷和三叔听后,满脸惊讶,眼睛瞪得老大。大爷一拍大腿,激动地说:“咋不好卖!一块钱一尺,乡亲们肯定抢着要!

大龙,你这脑子转得可真快!”三叔也在一旁竖起大拇指:“是啊,大龙,你小子真有出息,想到这么好的点子!”

妹妹们仰着小脑袋,看着侃侃而谈的张大龙,眼神里满是惊讶与崇拜,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在她们心中,张大龙一直都是好吃懒做,多吃多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想到这次竟展现出如此精明能干的一面。

不过,大爷和三叔的兴奋中也夹杂着担忧。三叔皱着眉头,语气关切地说:“大龙啊,你干这个,不怕人家说你投机倒把吗?这要是被人抓住把柄,可不得了。”

张大龙不慌不忙,从兜里掏出刘主任开的临时工条子,说道:“大爷、三叔,你们别担心。这是县城供销社刘主任专门给我开的条子。要是有人查,我就说是县城供销社下乡卖布的临时工。刘主任的儿子跟我有过命的,他特意帮我这个忙的。”

大爷接过条子,仔细端详,眉头渐渐舒展开:“有这条子,那就踏实多了。不过大龙,在外头还是得多留个心眼儿,千万别出啥岔子,正好明天镇上赶集,咱先去集上试试,看看卖的怎么样?

张大龙点点头,坚定地说:“大爷、三叔,我心里有数。这次机会难得,咱们一起把这事儿干好,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眼神都亮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