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唐协律郎 > 第98章 投牒待试

第98章 投牒待试(2/2)

目录

所谓家状,就是指的乡籍、年貌以及三代之内的仕宦情况,是古代的政审资料。张岱乃是河南县康俗里人士,牒投县廨,再由县廨送往河南府,即可前往府廨参加解试了。

由于惠训坊别业被郑氏夺去,张岱便仍住回张家大宅。他之前所以搬出去住,就是不希望跟张均夫妻同处一屋檐下,现在那夫妻俩搬走了,他住在大宅中倒也自在。

从现在开始,他要做的便不再只是把郑氏赶出张家,更要准备跨过他父亲张均来接他爷爷的班。所以趁着张均把族人们得罪个遍的时刻,跟他们搞好关系,获取家人的支持。

第二天张岱起了一个大早,亲自往宽政坊河南县廨去投牒自举,负责接待他的是一名县尉,年纪二十几岁,名字叫做徐浩。

河南县乃是畿内赤县,县尉是从八品官职,常为高官子弟起家之选。张岱之前被选授的武当县尉,则是外州中县之职,仅仅只是从九品官,处于官僚体系中的最下层。

如果张岱真的前往就职,即便是李林甫不对他刻意打压,他想要在任上做出什么政绩也绝无可能。

别看他现在只是一个少年,但在外州蹉跎数年,归来守选数年,等到再能参加铨选、谋求新的官职,起码已经得三十好几了。到时候他爷爷也死了,老子也不亲,人生基本上就废了一半。

这徐浩年纪不大便担任赤县县尉,想来应是首任官,家世必然不俗,彼此略一叙话果然都是熟人。这徐浩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同族贤兄张九龄的外甥。

“六郎如此时龄便将预典选,实在是令人钦佩啊!”

徐浩接过张岱的家状牒文,一边记录着一边笑语说道。

“徐县尉见笑了,县尉如我岁龄已经应举及第,而我今还只是待考之人。”

张岱倒也没有谦虚,这徐浩的确是个神童,交谈得知人家开元五年便已经明经及第,正是张岱如今十四五岁的年纪,守选数年后解褐集贤校理、河南尉。

虽然说张岱准备应举的进士科要比明经科更难一些,但他不是还没考中吗。而他如果能够考中进士的话,来年解褐必然也是八品起授,考虑到还曾担任过挽郎,散阶估计比这徐浩还能更高,直接正八品起。

因为解试举行的时间不定,张岱又特意问了一下河南府眼下解试还未开考,待到牒送府廨之后便可以等待通知参加考试了,算起来应该也就在这几天。

投牒完毕后,张岱便返回家继续准备。虽然说他对应付过解试也有些信心,但也还是不敢懈怠。

毕竟他之前跟河南府闹得不是很愉快,而今要在河南府应试,也需得有所防备,真要在解试中被刷下来,也是挺丢脸的。

所以接下来他准备放弃掉本来就掌握不好的帖经,专攻诗赋杂文与策问。这在解试中也是被允许的,因为进士科本来就重诗赋而轻经义,放弃帖经之后可以加试一篇杂文,这被称之为赎帖。

当张岱开始备考科举的时候,他爷爷作为文坛宗师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单单他家这集萃楼中便收存着开元年间以来科举省试、国学馆学以及京兆、河南二府应试的杂文与策问考题,并且包括历年一些精彩的答卷。有了这些参考资料,这无疑让张岱的准备工作更有效率,也更加有的放矢。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岱就在家里狂刷历年考题,并且学习使用《切韵》《艺文》之类的工具书,确保就算是文抄,也要最快的在脑海中检索出合适的内容。

唐代、一直到宋代,是允许带这一类工具书进考场的,一直到了明清时期才禁绝类似行为。

然而几天时间过去后,张岱等来的并不是河南府参加解试的通知,而是被退回来的牒文:河南府以投牒违期为由,拒不接纳张岱的投牒!

得知此事之后,张岱自是愤慨不已。他固然没有在第一时间便投牒河南县从而同批送达,但事后的补投也并不算晚,甚至就在他投牒之后又过了好几天,河南府这里解试才举行,他违的是哪个期

而且就算是违期,对方为何不第一时间发还,而是一直拖到解试举行才给发还分明是就这么吊着他,让他没有时间去做别的准备!

他拿起被退回的牒文,直往河南府廨而去,既要讨个说法,也要看看是谁在阻碍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