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为雪姐创作一部小说(2/2)
“《孩子王》虽然和《黄飞鸿》是两种题材的作品,但我觉得内核都很像,除了爱国情怀外,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讲了几句对于两部作品的感官后,龚雪疑惑道:
“为民,我认识的不少作家都对现实满腹牢骚,你为什么不一样?”
我能说我来自后世,亲眼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复兴吗?
当然不能。
心里小小吐槽一下,胡为民正色道:“因为我相信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我党的带领下,必将迎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龚雪渐渐张大嘴巴,这就是燕大图书馆的老师吗,也太能说了吧!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该有多好。”
“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胡为民坚信。
龚雪回忆起小时候,幽幽一叹,道:“唉,没有那段岁月的话,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加富强吧。”
“雪姐,方便告诉我,你小时候发生了什么吗?”胡为民问。
龚雪犹豫了一番,那些日子的事情一直憋在心里,特别难受。她也想找人倾诉一番,而胡为民似乎是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我出生在沪上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龚雪的讲述中,胡为民渐渐了解到她的过去。
她的外祖父曾担任过沪上文史馆馆员,并与鲁迅等人是同期的赴日留学生。父亲曾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专职美工,母亲则是机关干部。
少女时期,她喜欢上了战争片,并看了众多的相关影片,亦能准确地背诵出片中的台词。那时家人只希望她能够好好念书,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大学生。而身为知识分子的外公,也想让龚雪做一个更加有学问的人,且一直鼓励,教导着她。
小学时候的她学习成绩不错,还会舞蹈,就是胆子有点小。初中时,特殊事件来临,他们家也受到波及。
不仅父亲被查出了莫须有的“海外关系”,母亲更接连被打成了“走资派”和“反G”,抄家更在所难免,而其自己也遭遇了学校的训话。
之后,初中毕业的龚雪便主动提出参加“上山下乡”,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的公社“插队落户”。
此后,她通过拼搏不仅加入了共青团,还被选为“知青班副班长”和“知青积极分子”。
那时候她意识到当兵可能是“知青”唯一的前途,便与两位要好的同学在文艺上寻找突破口,并在生产队的支持下、组织了文艺“宣传队”。
最后,沪上招文艺兵,龚雪幸运入选。
再之后,她的简历上也都有写。
听着龚雪的讲述,胡为民想到了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
因为,她的经历有一部分真的和电影中的静秋很像。
想了想,有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胡为民认真询问道:“雪姐,我想以你为原型,创作一部小说,你同意吗?”
“什……什么?以我为原型……写一部小说?”龚雪猛然一惊,结结巴巴地说。
这也太突然了,她一点准备都没有,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一团乱。
“对,我觉得雪姐的经历很适合改编成小说。”
“可是,我的经历很普通啊!”龚雪小声道。
胡为民看着她,认真地说:“真的很普通吗?雪姐的努力,恐怕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而你现在的成就,要是被人知道,也会激励无数身处困顿中的年轻人。”
“雪姐,你愿意用自身经历,帮助更多人吗?”
犹豫一番后,龚雪点头道:“我愿意!”
“不过,为民,能不能不用要用的真名。”
胡为民笑道:“哈哈,当然可以,我会用化名的。”
“那就好。”龚雪也笑了出来。
龚雪看着高兴的胡为民,也很开心。
她没想到,不过是来胡为民家看小说,还会有额外收获。
胡为民可是大作家,以她为原型的小说,在他笔下肯定又是一部。想到自己日后可能会被无数读者讨论,她就有种莫名的骄傲。
“为民,谢谢你!”
“谢我干什么?”胡为民问。
龚雪小小傲娇一下,“不知道,就是想谢谢你,不行吗?”
“行,不过雪姐,你就用嘴表示感谢吗?”胡为民揶揄道。
龚雪心头一跳,不动声色道:“那你还想怎么样?”
“嗯,你请我吃一顿饭好了。”
“这简单,还是去上次那家饭馆吗?”龚雪松了口气。
胡为民笑道:“不用,我知道你没钱,正好今天有空,你给我做几道菜吧。”
“啊?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