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谋杀》,人格谋杀!(2/2)
直到她看到胡为民的《谋杀》,她才隐隐意识到,谣言的威力。
如果北影厂的人都认为她真像谣言中所说的那样……
龚雪浑身颤抖,脸上如同失去血色一般,惨白一片。
就在她愣神的功夫,胡为民又写完一页稿纸。
“宫女士因为周围人的对她的误解以及嫌恶的目光,整个人变得异常敏感。她已经没法把心思用在揣摩角色上,厂里针对她的谣言,让她几无立锥之地。
她也想过找导演,找厂里领导求助,可编剧的下场,让她迟疑了。
可怜的编剧,因为帮她说话,成了和她同流合污的坏分子。
就在她心灰意懒,想要放弃女主角时,有多家报社派出记者,采访她这个不务正业,专门勾引男编剧,男导演的“荡妇”,和“贱女人”。”
记者们的提问非常犀利,每个问题都在戳她的痛处。
她很努力地在回答记者的问题,但记者根本不关心她这个受害者,反而兴致勃勃讨论她的“绯闻”对象都有谁。
即便如此,宫女士还没有完全绝望。
直到第二天,她发现报纸上都是关于她的花边新闻。
记者们断章取义,甚至别有用心,将她的回答挑挑拣拣,专门刊载一些争议大的回答,以求引起读者们阅读和讨论的兴趣。
如果是一份报纸也就罢了,关键是在多份报纸关于她的报道里,她都被塑造成了谣言中的那个“荡妇”和“勾引男人的贱女人”。
没有人关心她真正的回答,也没有人想要知道真相是什么。
此时,经过舆论发酵,全社会都陷入到针对宫女士的讨论中。
而宫女士,已经事实性的,陷入了社会性死亡。
此时,龚雪看到这里,心脏一阵剧烈抽搐。
她已经代入到了角色中。
这是因为,她知道小说中的宫女士是她,也不是她。
她为小说中宫女士的遭遇痛心,同时,因为那强烈的代入感,更是让她感受到了犹如沉入海底般的窒息感。
龚雪心中涌起强烈的悲愤,为什么,那些人为什么要这样伤害她,就为了一个角色?
这对她来说,未免也太残忍了!
龚雪抿了抿嘴,目光移向稿纸最后一页。
小说的最后,因为宫女士陷入社会性死亡,导演为了怕麻烦,理所当然的将女主角的角色交给了另一个女演员。
而那个女演员在得到这个角色后,看向了宫女士。
她的笑容有得意,有骄傲,还有对宫女士的嘲讽。
但只有宫女士从那个笑容中看到了对她除之而后快的残忍。
会是她吗?
宫女士摇摇头,她此时已经无心分辨这些。
因为谣言造成的伤害已经波及了她的家人。
虽然家里人依旧相信她,相信他们的女儿不会是报纸所说的那样。
可惜,没有人愿意相信。
他们总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在这场全民舆论的热潮中,宫女士已经成了大恶人,是口诛笔伐的对象。
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的女人,怎么可能是被冤枉的。
即使是真的,他们也不会在乎了。
邻居的嫌弃,社会闲散人群异样的眼光,小孩子的“童言无忌”以及半夜扔进家里的转头,终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宫女士死了。
她是在夜里用刀割腕而死的。
有人伤心吗?
有的,最痛苦的莫过于她的家人。
宫女士的父母,永远失去了他们心爱的女儿。
但是除了这个小家,报道出来后,得到的只是欢呼和嘲笑声。
“哈哈,她死了?这就是勾引男人的报应啊!”
“死得好,真是丢我们女同志们的脸!”
“哼哼,有她做榜样,有些小蹄子也会收敛一些吧。”
在报纸上,关于宫女士的死引起的话题,又掀起了一阵狂热讨论。
三天后,宫女士下葬,除了她的家人外,编剧带着一束花来到了她的墓碑前献花。
“编剧先生,谢谢你能参加我女儿的葬礼。”
“节哀……对于宫女士的不幸,我感到万分悲痛。因为,我知道她是无辜的。她真实的死因不是自杀,而是谋杀!”
“啊,您说什么?”
“杀死她的不是刀,而是比刀更锋利的口舌。这是一场专门针对她的围猎,是集体暴力,对个体的“人格谋杀”!”
小说完结了,这毕竟只是一部短篇,字数并不多。
但小说内容对龚雪心灵所造成的冲击,却是她平生仅见。
“为民……呜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