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截然相反和强烈共鸣(2/2)
他连忙道:“这是我朋友对小说的评价,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毕竟我没有看过。”
杨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这个胡为民倒不是个只会写歌功颂德的应声虫。”
“我倒觉得《孩子王》用心险恶!”有人站出来道。
杨涟和谷城等人看向那人,那人朗声道:“《孩子王》看似批判了落后的制度,教育的不公,但实际上,这部小说都在歌颂主角谢园的坚守。这何尝不是一种歌颂?”
“歌颂苦难?”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似乎真是如此。
“歌颂苦难实质上地削弱了对现实的批判,这是一种倒退,也是一种背叛!”
众人看向谷城,谷城能怎么办,只能苦笑。毕竟他又没有看过小说,他说的也都来自女朋友。
一部小说,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这让不少对小说不感兴趣的人对胡为民的《孩子王》产生了兴趣。
如果今天的对话传出去,恐怕又要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不过,这何尝不是胡为民影响力的体现。毕竟,就连以发扬诗歌为己任的《今天》都开始关注胡为民的小说了。
……
冀州某县城,刚开完教育会议的刘老师已经准备回乡里了。
不过在回去之前,他打算买一本文学杂志回去。
从乡里到县城的道路不便,他每次进县里,都要买不少书回去。
县里只有一家新华书店,他来过几趟,位置好找,倒也不怕迷路。
“咦,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排队?”
“今天是胡为民小说发表的日子。”
“胡为民?他是知名作家吗?”
“你是外地人吗?听口音不像啊?”
“我是
“怪不得呢,胡为民是燕京作家,但他的小说通过报纸传到我们县里了。他的一部中篇和几部短篇小说写的非常好,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书迷。”
了解后,刘老师道:“是吗,那我也买来看看。”
“你就买新一期的《燕京文艺》就对了,胡为民的小说就在上面发表的。”
“谢谢,我知道了。”
排队的速度很快,轮到刘老师进去后,他根据旁人的指引,找到了新一期的《燕京文艺》。
因为还要赶路的原因,刘老师也来不及看。
买上书后,他就去长途车站坐去乡里的车。
上了车后,闲来无事,刘老师想到了自己买的《燕京文艺》。
翻开杂志后,他看到了胡为民作品的名字,《孩子王》。
有趣的名字。
带着一丝期待,刘老师沉浸在了小说中。
不知过了多久,刘老师重新抬起头。只是这时候,他已经泪流满面。
“第一次,第一次有作家写我们这些被人遗忘的乡村教师……”
想到小说的主角,乡村教师谢园,刘老师抹了把眼泪。
此时的他情绪激动,看向《孩子王》这部小说就像看稀世珍宝一样。
下车后,他马不停蹄回到学校。
“校长,你快看看这部小说!”
“什么?”
校长推了下眼镜,一脸茫然。
“燕京的作家,燕京的作家写咱们乡村老师的故事了!”刘老师激动地说。
“真的?快拿来让我看看!”
校长从椅子上蹦起来,三两步间来到刘老师身前。
接过杂志,他就那么蹲在地上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也和刘老师一样,泪水模糊了双眼。
“写的,写的真好!”校长顾不得擦眼泪,只是哽咽道:“现实中,像谢园一样的老师也是有的。他们也为了乡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以前,我还可惜他们的事迹没人曝光。现在好了,有了《孩子王》,终于有人要注意我们了!”
“校长,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回到县里,然后联系教育局的同志,依靠教育系统的力量,大力推荐这部作品!”
“好,去干吧,老头子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