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2)
小丫头有点文化。
盛晰十五岁出道,出演的民国剧《山青》大爆,艳丽的英国玫瑰花床背后,身着磁青薄绸旗袍的少女一回头,漂亮得如同工笔彩绘,硬生生将那开得轰轰烈烈的花儿比了下去,白皙的皮肤好像从青壶里倒出的牛奶,色彩的强烈对照让人有种晕眩的不真实感。
之后的两部古装剧美的像是笔墨勾勒的画中仙,隔着雨落长廊,笑意清浅温柔,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
只是盛晰太过低调。
出道以后零绯闻,在流量时代也没有刻意增加曝光度,该拍戏就拍戏,不参加真人秀,不立人设,仿佛游走在边缘之外。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稳居一线,真的是全凭美貌。
盛晰在圈内的口碑一直很好,为人亲和,也很努力上进。
但是演技也是有目共睹的烂。
祝允滔很清楚原因,没有天赋。
盛晰喜欢读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尤其喜欢心理学和哲学类书籍,这些体现在了她从容淡定的气质之中,让她每次研究角色时都能够提供新颖的视角,却没能提升她的演技。
因为盛晰实在是太过平顺了。
长得漂亮的人,从小打到受到来自世界的恶意总归是要少一些的。
良好的家境,与世无争的性格,再加上她本人并不敏感的情绪起伏,让她在演戏的时候很难构建出同理心。
盛晰不太喜欢别人将她称为仙女,当初的两部古装剧契合了她不食人间烟火的特质,所以演技短板没有暴露出来。
但是后来她基于转型,于是接一些情感复杂的角色,在表演释放的过程中,她确实在很努力的悲伤、很努力的难过,可是她本身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起大落,竭尽全力地将自己往外掏,别人依然觉得她很平淡。
这些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改变的。
她就好像一件通体透亮的上好玉石,没有人知道是用绒布擦拭,还是直接利刃打磨,才能发挥出她最大价值。
这一次的剧本《九间朝殿》里,她饰演长公主楚骊歌。
先皇早逝,长公主扶持幼帝登基,外有敌国虎狼环伺,内有朝臣虎视眈眈。自幼承教于名师,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然新帝资质平庸,母妃牝鸡司晨,江山社稷系与一人之身,不敢不事事躬亲,依然万事皆不顺遂。
顾珩饰演的傅长缨,十五领兵,名动天下,十七挂帅,世间英才,端得是一幅庙堂之高上的赤胆忠心,扬得是少年人天地无有不可的风发意气。然而朝中佞臣当道,太后亲政,这样至情至性的惊世英才,终究是被小人妒羡。出征西北,太后毒戮,险中求生,却再不见那个冠盖满京华的少年。
名动天下的傅长缨,成了个眼瞎体弱的废物,再也无法挽弓握剑。
那一年鹅毛大雪,少将军拖着残躯之身意欲直入宫门,却在宫墙之外遇到了自己年少倾心、互为知己的少女。
长公主长身跪拜,一力担下全责,愿以自戕谢罪。
两人自此天涯路远,朝堂再见,已是殊途。
盛名之下,女子之身,爱不得,恨不得。
这个角色太难演了。
多一分情便是恋爱脑,少一分痛就在深度上落了下风。
祝允滔伸出手指,在盛晰手上的剧本敲了敲,慢悠悠地说道:“你写的人物小传我看了,很好,忠于人物本身,该发挥出去的地方也有理有据。别太担心,你知道我当初看重你什么吗?别人的克制隐忍需要收着演,很难把握这个度,你不需要。”
盛晰没有着急客套,等待着转折。
“但是……”祝允滔几乎是没有停顿地继续说道:“你的毛病你自己也清楚,在敬业这点上,最没良心的记者都编不出黑料来黑你,可是出来的效果就是不理想,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么说吧,你演戏就像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哑巴,我不是说你台词不好,而是你的戏出不来,你脑海里是一篇辞藻上佳的文章,但是你表达不出来,只能着急地‘阿巴阿巴’。”
祝允滔直视她的眼睛:“和顾珩搭戏很可能会把你这个毛病放大,他在情绪上的把控,我敢说圈内无出其右,最重要的是,根本没有丝毫的表演痕迹,所以你能不能被他带入戏是个未知数,成了,我保证你们一条过,但要但凡有一点的弱势,你就只有被他压着的份。”
盛晰点了点头,忽然听到身后有一道漫不经心的声音传来:“嗯?我压着谁了?”
盛晰转过头去,看到不知何时走过来的顾珩插着兜,双腿放松地交叠在身前,斜倚在门廊边,见她看过来,微微低垂下眼皮,仿佛收敛了所有余光,只将一个她放在视线之中。
沉默了三秒,随即偏头笑了。
他笑得很勾人,桃花眼莫名完成了有些冷峻的弧度,漂亮却薄情的唇线扬起。
莫名地让人觉得危险。
如临深渊。
盛晰明显一愣,仿佛见到了某种令人炫目的光芒,下意识地眯了眯眼。
她又想起了他身上那股牵动记忆清清冷冷的香气。
盛晰忽然莞尔,转头对导演说道:“我可以试试。”
导演说她接不住顾珩的戏。
她却觉得,如果是他的话,可以试试。
让人爱不得,恨也不得的人,就该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