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捞一轮月亮 > 关于《棋王》的一点想法

关于《棋王》的一点想法(2/2)

目录

说白看并不是谦虚,我的的确确没有从我看过的那些书里学到过该有的东西,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我只能记得住一个大概的故事和两三个名字。我刚识字起就爱抱着书看,看不懂也看,这当然算白看。

这跟我的家人有很大的关系,我的父亲非常爱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候也要抱着一本书看,我的母亲因此常常嘲笑我的父亲,笑他大学生之类的,刚开始我不懂,后来我得知我父亲三次参加高考,成绩反而一次比一次差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母亲的话有多伤人,她明明知道父亲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还用他最在意的事嘲讽他,难怪三天两头两个人吵着要离婚,我现在是一点都不在乎他们离不离了。反正后来我识得几个字了,也爱抱着我父亲的书看,我母亲就很不喜欢,她讨厌我看这些没用的课外书,常常因为这件事说我,我不听,仍旧偷偷的看,但是看的极快,时间匆匆,便只管看完,不管都看了些什么。

话说回来,在我小时候,我家的书是用麻袋来装的,什么中外名著,二十四史,都有,只不过我小时候太顽皮了,这些书全部遭了我的毒手,变得破破烂烂,前没封面,后无结局的。留下来的那些破书我也看了一些,不过我那时候连“尔”字都不认识,哪里看得懂呢,现在想来,我还记得二桃杀三士和拿破仑已经很难得了。

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要我们捐书给图书角,我找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简爱》的合订本上交给老师,那时候我以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写怎么炼钢的,稍微看了一点,可看来看去都没看到炼钢的部分,只记得一个女孩子跳舞旋转的时候露出了内裤,从这里就已经能看出我实在不是一个能抓住重点的人。就连长大了也是这样,看书的时候一目十行,一晚上就能把《巴黎圣母院》看完,但是看完了又说不出什么,然后再看个几遍也是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根本没能记住什么东西,到现在我也只记得我当初看到卡西莫多抱着女主死的时候有多伤心,没错,我连女主叫什么名字都不记得了。

像我这样的都不能算是囫囵吞枣了,因为有时候我看到书名都要好久才能想起来我是不是看过这本书,比如《基督山伯爵》,比如《三个火枪手》,比如《红与黑》,之所以我举的这三个例子都是西方名著,是因为我一直不爱看外国的作品,我想可能是译本的原因,客气的文字让我觉得做作,而且我非常不喜欢看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所以我看过的国外的名著都是自己逼着自己看完的,能说得出来喜欢的好像只有一本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讲到这里,我才记起来我是想要写书评,写来写去,竟然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其实我还有很多废话想说,关于国内的一些经典著作,我都还没来得及细细地讲呢,要我一本本说起来,不知道要说到何年何月,但是我毕竟在写书评,还是回到《棋王》这本书吧。

上面我在整理王一生的故事的时候提到了“脚卵”这个名字,“脚卵”的原名叫倪斌,我对他的印象尤为深刻,特别是他喜欢挂在嘴边的两句话,“蛮好,蛮好”,一句口头禅,让人听了却能心生悲凉。

说到他,我想顺便再说一说梁家辉主演的那个电影版《棋王》。

电影和书有些不太一样,《棋王》的电影是两本书的结合,一本是阿城先生写的《棋王》,一本是台湾的小说《棋王》,台湾的那本《棋王》我还没看过,所以我只讲阿城先生的《棋王》。

电影为了将两本《棋王》合在一个故事里,把看故事的视角安排给了从香港来的小男孩,又把大陆的故事变成了小表弟的回忆穿插,而这个小男孩是倪斌的空降表弟,这也就是我对倪斌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电影中尤其值得看的部分是王一生在火车上吃饭的那个片段,可以说梁家辉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吃饭的时候,他像是要把勺子吞进肚子里一样,每一勺饭都被完全包含在嘴里,铁勺子从嘴里拿出来的那一刻,干净的发亮光。旁边的人看到他吃饭的样子,都怀疑自己跟他吃的是不是同一份饭,为什么王一生能吃的那么香?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是有些心酸的,不过我那段时间很脆弱,不管看到什么都觉得心里难受,甚至梁家辉在倾盆大雨中顶着破包出场的时候,我都哭了出来,所以我的情感体验并不能给人参考价值。

《棋王》中关于吃的描写很多,本来《棋王》的篇幅就不长,关于吃就有多处描写,除了我提到过的吃蛇和王一生吃饭的片段,还有几端关于吃的描写,一段是在去插队的火车上,“我”和王一生关于吃的讨论,这里描写的很有趣,但是我就不放出来了,说的太多,我已经没耐心再写下去了,还有吃蛇的时候倪斌讲的燕窝,我记得好像有一段报菜名给大家用嘴做菜的描写,电影里是有的,但是书里我忘了写的怎么样了,这一段我最开始是在杂志上看到的,记得写的特别诱人,但是后来将《棋王》这本书完整的看一遍的时候,却没有留意到,这还是得怪我看书太心急了,还有描写是在他们参加比赛的时候离了农场到去街上吃馆子,这里写的很简单,但是看了又觉得痛快,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吃饱饭到了好地方,便是一个馆子一个馆子的吃,一盘肉一盘肉的吞,吃到最后,恍惚了有了肉醉的感觉,要我也会觉得畅快。

电影中有些关于吃的片段没有拍出来,但是那一段关于王一生吃饭的镜头实在是太突出了,其他的我也就不在乎了。

电影中关于王一生的故事跟书中的差不多,但是有两句台词,我一直记到现在,这两句台词是书里没有的,因此我才特意要讲一讲电影。

“棋盘打横摆,看不顺啊!”

“看不顺的东西多了,不顺看到顺嘛!”

这种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正是遭遇到了太多不顺的事,才会将这句台词记进心底,要是活的顺风顺水的人见了,该是看了一眼就过去了,也只有我这种人会死盯着这句话不放。

让我印象深刻的很有很多,有一段也是电影独有的,电影中给了倪斌比书多的篇幅,尤其是关于那条十字架项链和倪斌被迫参加篮球比赛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说到篮球比赛,我又突然想起来脚卵这个外号,电影里是说倪斌个子高腿长,才有了这个称呼,这也是他虽然心脏不好还被强迫去打篮球比赛的原因,心脏不好这个设定好像也是电影中独有的。

说来说去,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了,我从来没有写过书评或者书评,就算是中学时写的读后感也写的很敷衍很刻板,像今天这样,废话这么多,什么都讲,没一点方向,实在是不能算是书评,最多是我的表达欲望催始下的一些胡言乱语。

对于《棋王》这个故事,我本来是有很多想要说的,但是我又不敢说,就像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写回忆录的知青,我也有很多害怕的东西,这种害怕莫名其妙,且不应该。虽然说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十分容易暴露出自己的浅薄,可是我害怕的并不是这个,我肤浅是事实,我不害怕事实,我害怕那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因为害怕,我无法说出来其中的个由。

关于《棋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因为在看书之前就对这本书的期待太高,以至于看完了这本书后,觉得有些失落,特别是最后王一生同时和九个人下盲棋的片段,让我感觉到了那个时代喜欢用到的写作手法,忽然之间就感觉到了一个假字,本来酝酿了那么久的情绪,一下子就说不出来了。但是我看书和看电影的时间并没有相差太久,那种记忆深刻的哀伤和时代的印记仍留在我脑海里,过去了一个多月,我还能记得的就是这些,我能说出来的也差不离就是这些。

非要我写模板作文一样在最后写一下观后感,我只能稍微写一点我现在的感受,而不是当时看的时候的感受。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命运的确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有时候因为时代的原因,不管是谁不管做什么都有局限,很多事情就是容不得自己做主,也有时候拖了时代的福,有些人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幸福,拥有了未来和希望。而我生活在今天,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也许未来会更好,但是比起前人,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哪怕是变成一个傻瓜也能活得很好,就像现在我还可以写一点东西然后发表出来,虽然没有人会看,但是我能表达自己的写作欲望就能让我开心了。我的烦恼基本上都来自自身,那些东西,我就不说了,活在这世上,谁又能没有烦恼呢!

《棋王》中,王一生痴迷于棋,我觉得这是他的幸事。

我一直都觉得,拥有梦想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有梦想在,我就可以忍受所有苦难。

我最羡慕的人是《编舟记》中的马蒂光也,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可以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我不能,我从小就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文理分科,我读了理科,大学又读了工科,每一天学习那些令人头疼的东西我都觉得很痛苦,可是我还是得继续做我自己不喜欢的事。稍微能安慰我的是,我总是能苦中作乐,有时候还会选择忘记一些东西让自己好受一点。

王一生的物质条件虽然艰苦落后,但是他心中想着棋,便觉得其他东西不重要了。可是我对我的梦想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忌讳的东西也很多,我没办法舍弃掉现在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我敬佩那些能把理想贯彻到底的人,我甚至有点羡慕王一生,佩服他的精神,但是我知道,我永远做不到那个样子,我安于享乐又没有反抗精神也就不配提什么梦想。

《棋王》从头到尾都有一个棋字,就好像人们常说的“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小小的一盘棋,能表达的意思又何止一个“棋”字呢,棋与棋是不一样的,有大棋也有小棋,至于下的什么棋,就看你处在什么位置了。

再说回对这本书一些想法,除了时代的印记,喜欢的执着,我还看到了最贴近生活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我反复提到的“吃”,一个“吃”字,是历史也是现在,没得吃的时候想着饱腹,有的吃的又想着滋味,离了家想的最多的是家那边的好吃的,去了外边玩,吃到了好吃的也是最值得惦念的,什么时候都离不了吃,什么主题也都可以把吃写进去。可这个“吃”字,难写,大多数文人也不屑于写,不过我是爱看的,记得看《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我就一直想尝一尝那个猪肝的味道。我的嘴馋体现在每一本描写过吃东西的书里,课本上的高邮咸鸭蛋,腊八粥,糖葫芦……甚至《窃读记》中炒菜的香味五个字都能让我有食欲,所有我看过有关描写吃与食物的文字我都会记在心里等着有机会去尝一尝。

题外话说了太多,再说下去就算完完全全的情绪垃圾了,写了七千字,对《棋王》这本书的评价也不知道有多少,我也不敢说这是什么书评了,本来我还打算接下来评一评李碧华的书,但是我实在不会写书评,接下来的打算也就作消了,只希望如果有人看了这么些废话觉得可笑别来我跟前讨没趣,我不接受任何人对我的废话和情绪的任何指点和评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