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正和楼,农女巧卖马兰头(1/2)
今天二月十六是小集,现在是进城人最多的时候,城门口早已经排了一条长龙。刘雨儿乖觉地跟着家人排队,这是她今世第一次见到古代的县城,想起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她格外小心,低着头看着黄土地面。刘青峰似乎看出了妹妹的紧张,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抬头看到二哥带着疲惫的笑脸,心里不由得一暖,人也轻松了。她向城门看去,城门约有两层楼房那么高,三个门洞,居中的门洞上方左右各书“下”、“马”两个金色大字,中间书有“西门”二个小字。城门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看上去颇有气势。城门两边是与门楼一般高的古城墙,灰色的城砖显得小城古朴而厚重。她不由地点头暗赞:古代的建筑水平不低呀,一个县城的城门也建得如此大气磅礴。
城门口几个城门兵例行检查,长长的队伍向城内慢慢挪动着。等了有一刻钟的时间,刘来福一行人终于进了城。他们一路快行赶到了西城集市。刘来福习惯地到了他前几日卖柴的地方,看到李大憨已经在那卖胡萝卜了。
“老大哥,这边。”李大憨看到刘来福,高兴一边喊着,一边就给他腾地方。
刘来福为难地看了他一眼,自己可是带了六个孩子来摆摊呢。李大憨见他没动,看到了他身后一溜六个孩子,顿时目瞪口呆,这刘大哥怎么会带这么多孩子过来?
刘来福看到李大憨的表情,连忙说道:“李兄弟,我还是重新找个地方好了。”
李大憨急忙拦着他说道:“别,刘大哥,都这会了你到哪找地方?这柴卖得快,你们就在这挤挤好了。”
刘来福不好意思地让几个儿子都放下担子,顿时将李大憨的两边都挤得满满当当的,连落脚的地都快没了,他们带的马兰头也没能放下来。
好在刘来福已经卖了几回柴,不一会儿就有人找来了,讲好八文一担,刘来福就让刘青山去送柴。一担柴被挑走,地方才有点松快,刘青峰赶紧将马兰头摊在路边。
李大憨看到问:“这不是药草吗?你们摊这个做什么,这个压根没人买。谁想吃到城外路边挖一点就有了。”
刘雨儿笑着问:“李大叔,这么嫩的药草,现在城外能找到吗?”
李大憨摸摸脑袋想想说道:“还真没有。”
现在才二月中,集市上的绿叶菜很少。刘雨儿带来的马兰头就有点扎眼,时不时就有人过来看,看清楚是药草都纷纷摇头。
没多久,刘来福父子挑来的三担柴都卖完,刘雨儿的马兰头却依旧无人问津,她不停地向四周张望,集市中的路上车水马龙,摆摊的人不停地大声吆喝,路两边屋宇鳞次栉比,各行各业的铺子、摊子,应有尽有,不远处一座酒楼前数个幌子迎风飘展。刘雨儿看到酒楼,心中一动,拿过竹篓装了一半马兰头对刘来福说道:“爹,我去那个酒楼看一看。”
刘来福连忙阻拦说:“丫头,你想做什么,那可是酒楼,我们不能去。”
刘雨儿说道:“爹,我就去看看,问问掌柜要不要马兰头。”
刘来福瞪眼说道:“你疯了,集市上都没人买,酒楼还会要?能进酒楼的都是贵人。”
刘雨儿央求道:“爹,你就让我进去看看嘛,反正马兰头已经带来了,进去问问又能怎么样?”
刘青木说道:“爹,要不我和妹妹一起去?”
刘雨儿连忙反对:“四哥,你确定你就穿这身进去?”
刘青木腾地一下脸红了,他们家就妹妹捡燕儿姐的衣服穿得还过得去,其他人的衣服补了又补,早就不能看了,这要去酒楼没准就被当成了叫花子。刘来福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女儿的话一点情面都没留呀!
刘雨儿不管他们想什么,背起竹篓就走,刘来福嘴巴动了动最终没说话。
刘雨儿走到酒楼门口,抬头一看门匾上写着“正和楼”三个大字。她停住脚步看了看四周,见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走过去一看,勉勉强强能认得是酒楼收集各色菜谱,大菜五两银子一个,小菜二两一个,各色点心面议。
刘雨儿想了想背后的马兰头心里打定了主意,既然刘张氏不知道马兰头要烫过才好吃,估计这个时代知道的人应该也不多。她深吸一口气,捏了捏拳头,在心里给自己喊了一声“加油”,走进了酒楼大门。这是她前世今生第一次上门推销东西,心里不免紧张。
现在离饭点还早,酒楼没有什么客人,一个酒保正靠在柜台边休息,看见一个穿着粗布旧衣的小丫头进来,连忙上前拦住说:“小妹妹,现在还没到饭点,请你待会再来。”酒保嘴上说得委婉,心里却想着:这是谁家的丫头,大人也不看好,我们这酒楼是随便进的吗?
刘雨儿说道:“我不吃饭,我卖菜谱。”
柜台后面正在算账的掌柜听到有人卖菜谱,起身向外张望,却只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失望地摇了摇头。酒保看掌柜望过来,好声好气地说道:“小妹妹,你家大人呢?要卖菜谱喊大人来!”
刘雨儿这时反到不紧张了,她也看到了掌柜,转了转眼珠说:“我今天要卖的是小菜,我爹说了大人卖大菜,我是小人,就卖小菜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