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853章 小麦田里泰峰做重要指示,汽车之中伟兵吐露心声

第853章 小麦田里泰峰做重要指示,汽车之中伟兵吐露心声(1/2)

目录

吕连群看似是好心题提醒,我却从中读出了。不同的意味。吕连群明显的有挑拨离间的嫌疑所在。迟到是我的问题,这个时候当众在点出来,拉高一个,贬低一个,就有些不地道了,当然,更多的是为了拍泰峰书记的马屁。

此次县委,县政府联合调度农田水利建设,考察冬小麦的田间管理。这是了解吨粮田建设进度,保障全年大丰收的关键所在。好让吨粮田建设做到心中有数。

汽车沿着县城就朝着预定的点位开了过去,此次调研,重点是三个点位,第一站是到二官屯乡的冬小麦田里查看冬小麦的长势。这次是吸取了上次撞车的教训,专门安排了一辆警用车辆在前面带队。汽车缓缓驶出县城,朝着预定点位行进。或许警车闪烁的警灯刺破薄雾,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引得路边挑着菜筐的老农驻足张望。汽车驶出县城不远,坐在前排的李泰峰便神色严肃地吩咐道:“马上通知前面的车,把警灯关掉。”

坐在一旁的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沈鹏迅速拿起对讲机,向着前车传达指令。很快,前方车辆的警灯便熄灭了,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吕连群见状,赶忙侧身上前说道:“书记,是啊!这虽然是大白天,但警灯开着有些晃眼睛。”那谄媚的姿态,让我不禁在心底暗自摇头,这样的同志,有机会就拍马屁,怎么能当组织部长。

吕连群和刘超英还不相同,刘超英是为人圆滑,但做人的底线起码还是在的,这个吕连群,倒是似乎只要可以拍马屁,什么事都可以办,什么话都可以说。

李泰峰面色平和,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没有说到点子上啊,晃眼睛是一方面嘛。咱们的群众看到警车开道,又要在背后议论了。同志们,一定要注意这些最基本的群众纪律。”他的话语虽简单,却无时无刻不在对群众工作的深刻理解与重视。

吕连群倒是毫无尴尬之色,依然是面不改色语气平缓的微笑道:“咱们泰峰书记,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群众啊,这一点,啊,没多少人,能够做到,同志们昨天不知道啊,咱们泰峰书记昨天,为了安排农田水利考察和吨粮田建设工作,在办公室干到了十一点,晚饭就喝了一碗鸡蛋茶。正可谓什么啊,应该说是,三更灯火谋发展,半碗清汤慰苦辛。愿将此意化甘霖,润得东洪万户春。”

当吕连群出口成诗的时候,我都有些震惊了,我看了看旁边的曹伟兵,像是看傻子一样,曹伟兵倒是张着嘴,满脸羡慕,是啊,这马屁拍的,一般人想去接都接不住啊。

泰峰书记只是面带微笑,没有往下接,我心里暗道:“看来这马屁书记也接不住啊。”

中巴车里的氛围倒是一时有了些尴尬。

汽车沿着老式公路平稳行驶,路旁的白杨树整齐排列,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一段颠簸过后,车子拐进一条土路。这条土路明显经过平整,路基上还残留着新鲜的车辙印,虽不及公路宽敞平坦,却也能看出是是为了迎接检查,临时平整出来的农村生产路。多数都生活在这个县城里,那些动作是为了迎接领导做出的准备,领导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不远处,一片清理过的平地映入眼帘,平地两侧整齐地竖着展板,二官屯乡的乡村两级干部,浩浩荡荡的正在展板旁边等待着。我看到二官屯乡党委书记田向南的裤脚沾着泥土,脸上带着期待与紧张的神情。李泰峰率先下车,踩着湿润的泥土,步伐稳健地走向众人,面带微笑,热情地与大家一一握手,声音洪亮地说道:“同志们,大家辛苦了!啊,辛苦啊。小麦第一眼看起来长势不错嘛,啊,很好,今天,我带朝阳县长来啊,看望大家。”他的笑容如暖阳,瞬间驱散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抬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地上一望无际的冬小麦却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向着远方肆意铺展。此时的冬小麦已长至膝盖位置,一株株麦苗精神抖擞,宛如列队整齐的士兵,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凑近细看,麦苗的叶片呈深绿色,那浓郁的色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叶脉清晰可见,如同精巧的脉络,为叶片输送着养分。叶片边缘微微卷起,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波浪形状,别具一番美感。叶片表面还附着一层薄薄的蜡质,在阳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这层蜡质不仅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春风吹过,麦浪滚滚,如波涛一般汹涌澎湃,看的人是心情舒畅。

茎秆笔直地挺立着,坚韧而富有弹性,每一根都像是忠诚的卫士,坚定地支撑着上方的麦穗。麦穗此时已经抽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优雅姿态。它们紧密地排列在茎秆顶端,每个麦穗上的小穗整齐有序。小穗中的小花大多已完成授粉,开始孕育着饱满的麦粒。此时的麦粒虽还未完全成型,但已经能看出它们在努力生长的模样,从最初的小巧玲珑,逐渐变得圆润饱满,这是生命的奇迹。这一刻,我对孕育我们的土地,又多了一份认识。

又是一阵春风呼啸而过,大片的麦田顿时化作绿色的海洋,麦浪滚滚,此起彼伏。那涌动的麦浪,带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推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大地的生机与丰收的渴望。麦浪中还不时传来沙沙的声响,这是小麦叶片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让人沉醉其中。

李泰峰专注地听着农业局局长冯国斌和二官屯乡党委书记田向南的工作汇报,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目光如炬,扫视着整片麦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时还要插上几句话。听完展板的汇报后,他带队走进麦田,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专业的严谨。他伸手轻轻触摸麦穗,感受着麦穗的质地与生长状态,又缓缓蹲下身,仔细查看麦穗的长势。接着,他伸出两根手指,用力插入小麦根部的泥土,全神贯注地感受地面的湿度和温度,仿佛也是个老农业专家一般,要通过指尖与这片土地对话。

李泰峰缓缓站起神来,拍了拍手上残留的泥土,神情严肃地说道:“现在正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这个时候,水肥一定要跟上,有条件的话可以再追加一点尿素。”

冯国斌听闻,随即掰断一根麦穗放在手掌中,摊开手,几位常委也就围了上去,冯国斌认真地介绍道:“书记,您看这麦穗长度足有12厘米左右,两侧的小穗排列紧密,每个小穗中有3到5朵小花。现阶段,这些小花基本都已完成授粉,开始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阶段,麦粒也逐渐变得充实。”

李泰峰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赞许:“没错,麦粒会从最初柔软透明的状态,慢慢变得饱满,颜色也会从浅绿色转为黄绿色啊。”他的话语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向众人传授着农作物生长的奥秘。

曹伟兵探头道:“是啊,等到了黄绿色的时候,抓一把麦穗,放在炭火上面烤上一烤,过个几分钟,用手一撮,这麦粒就下来了,趁热放在嘴里一把,那味道,简直可以啊。”

李泰峰瞥看了一眼曹伟兵,眼神中带着些许的嫌弃。

冯国斌紧接着说道:“书记不愧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型领导!我们有历史数据啊,经测算,这几天小麦千粒重每天能增加1.2克左右,这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啊。”言语间满是对书记的敬佩。

李泰峰突然将目光转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与期待:“朝阳啊,你担任过乡长,咱们东洪县是农业大县,你说说这个阶段小麦最怕什么?”这突如其来的提问,让我瞬间集中精神,大脑飞速运转。

我立刻回答:“书记,这个阶段天气回暖,病虫害容易发生,像白粉病、蚜虫等都比较常见。”我凭借着以往的工作经验,迅速给出了答案。

李泰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你确实还是了解农业的啊。不像个别同志,脑子里不能只满足于吃这种低端的追求嘛。这个阶段确实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国斌同志,你们农业局要和气象、水利部门对接啊。现在这个季节,小麦最怕干热风。一旦出现高温低湿、风速加大的干热天气,会使麦田耗水量剧增,导致小麦水分平衡失调啊。”

说着,李泰峰又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拔起一根小麦,指着小麦靠着麦穗的一片叶子,目光扫视着众人,问道:“你们说说,这片叶子叫什么名字啊?”

现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远处传来几声喜鹊的啼叫,更像是等待着嘲笑众人一般。

见无人回答,李泰峰笑着将目光转向冯国斌:“国斌同志,你是农业局局长,农业领域的专家,你来谈谈。”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鼓励。

冯国斌满脸尴尬,挠了挠头:“这可难倒我了,不就是叶子吗?”他的回答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李泰峰继续微笑着看向我和刘超英:“你和超英同志,一个是县长,一个是常务副县长,也说说看?”我们二人同样摇了摇头,未能给出答案。

李泰峰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还是要加强学习啊!上次农业技术培训,市农业局农技师专门讲过,这最后一片叶子叫旗叶,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旗叶对麦穗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光合作用,往下数的倒二叶和倒三叶,则是防止植株倒伏的重要叶片。我们搞调研,不能走马观花,既要查看小麦长势,也要学习专业知识。自己都不懂,怎么指导农民种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