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完全颠覆了认知(1/2)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仿若时间都凝固了。
好一会儿,才有人像是被电流击中一般,回过神来,发出一声不可置信的低呼:“这怎么可能?一个非专业出身,接触研究不到半年的清洁工,能在我们一直攻克不下的难题上取得突破?”这声音带着浓浓的惊愕,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撞在冰冷的仪器上,又反弹回来,砸在众人的心坎上。
众人面面相觑,目光在空中交汇,那眼神里满是怀疑与困惑。
他们身着白大褂,个个都是科研领域的精英,学历耀眼、经验丰富,在这一课题上耗费了无数心血,却始终被那难题死死拦住,不得寸进。
而此刻,他们听闻攻克难题的竟是个半路杀出、毫无科研背景的清洁工,这实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程老看着众人的反应,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抬手扶了扶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复杂,说道:“一开始我也不信,可这就是事实。
小凌提交上来的那份研究报告,逻辑严谨,实验数据详实,就连我,都挑不出一点毛病。而且,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极具创新性,完全打破了我们以往的思维定式。”程老在科研界德高望重,他的话向来有分量,可这一次,众人心中的疑虑仍未消散。
一位戴着眼镜的教授皱着眉头,额头上的皱纹拧成了个“川”字,问道:“程老,那您能确定这份报告真是他自己做的吗?会不会……”
他的话没有说完,可那未尽之意,就像一层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样重大的科研项目面前,关乎着科研团队的声誉、未来的发展,谁都不敢轻易相信一个毫无背景的清洁工能有如此惊人的能力,毕竟,科研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多年的钻研积累,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笃信的规则。
程老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我和小凌聊过,他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教育,但他对知识的渴望超乎常人。这半年来,只要一有空,他就泡在实验室的图书室里,借阅了大量专业书籍。而且,他常常向实验室的年轻研究员请教问题,那些问题看似基础,却都问到了关键之处,我想,他是在一点点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深夜,科研所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白炽灯光惨白,直直地打在众人脸上,映出一张张疲惫又焦虑的面庞。围绕着那项困扰团队许久的科研难题,大家已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却毫无头绪,僵局像一堵无形的高墙,横亘在每个人心头。
“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了?耗费了这么多时间、精力,投入了这么多资源,就眼睁睁看着项目停滞不前?”一位中年研究员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声音里满是不甘与愤懑,他的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像是要从大家身上找到一丝希望的火种。众人却只是垂着头,沉默不语,会议室里唯有空调外机低沉的嗡嗡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
就在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刻,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匆匆走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犹豫与忐忑。他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勇气,站出来说道:“程老,我记得有几次,我在实验室加班到很晚,都看到小凌在角落里默默看书。有一回,我做完实验,他还过来问我关于实验步骤的事儿,当时我就觉得他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没想到……”他的声音不算大,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却清晰可闻,话语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原本低垂着头、满脸沮丧的众人,像是被什么触动了,表情有了些许松动,原本死寂的目光中开始有了一丝将信将疑的意味。
“小凌?就是那个实验室的清洁工?”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研究员皱着眉,满脸疑惑地开口,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他一个清洁工,平时就负责打扫卫生,怎么会对我们的科研项目感兴趣?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她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一时间,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大家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怀疑的神色。
可另一位资深研究员还是忍不住质疑,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皱眉,语气笃定:“就算他勤奋好学,可这科研难题不是光靠看书、问问题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专业的实验技能,需要懂得如何设计实验、采集数据,他一个清洁工,哪有机会接触这些?”这话一出,众人又纷纷点头,觉得确实有理。毕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严格,实验设备昂贵且精密,非专业人员根本无法上手。那些复杂的仪器,每一台都价值不菲,操作流程更是经过严格培训才能掌握,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损坏设备,谁也不敢轻易让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触碰。
程老坐在主位上,一直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议论,目光深邃而平静。此刻,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关于这一点,我也仔细调查过。小凌在日常打扫实验室的时候,特别留意实验流程,每次我们做实验,他都在一旁默默观察,还会在心里记下步骤。而且,他主动申请在我们做完实验后,帮忙清理实验器材,一来二去,对那些设备的操作也熟悉了。后来,他趁周末实验室没人的时候,自己偷偷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他亲口告诉我的。”程老的声音不疾不徐,却透着一种让人无法质疑的沉稳与坚定,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他的话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大家面面相觑,眼神里满是惊讶与好奇。
“程老,这……这太难以置信了。”刚才那位质疑的资深研究员张了张嘴,半晌才吐出这么一句话,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震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一个清洁工,就算对科研感兴趣,也没必要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偷偷做实验啊。”他的疑问再次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程老,期待着他能给出一个答案。
程老微微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思绪仿佛飘远了:“小凌是个苦孩子,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来到我们科研所当清洁工,就是想离科学更近一点。他在打扫之余,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专业书籍,还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实验知识。他的努力和执着,让我很是感动。”程老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众人听着,心里都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小凌身世的同情,更有对他坚持梦想的敬佩。
“那他的实验结果如何?对我们解决眼下的难题有帮助吗?”一位年轻的女研究员急切地问道,眼神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这漫长而艰难的科研攻关过程中,大家太渴望找到一丝突破口了,哪怕只是一丝微弱的曙光。
程老缓缓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小凌的实验虽然简单,但思路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了我们在实验设计中忽略的一个关键因素。我顺着他的思路深入研究,发现这个因素很可能就是解决我们目前困境的关键所在。”说着,程老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打开一份文件,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和图表,“大家看,这是我根据小凌的思路重新整理的数据,经过反复验证,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调整实验方案,引入这个因素,就很有可能突破目前的瓶颈。”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轻微的呼吸声。大家仔细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眼神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成了兴奋与激动。许久,那位中年研究员猛地站起身,双手用力一拍,大声说道:“程老,太不可思议了!没想到一个清洁工竟然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帮助。看来,我们真的是小看他了。”他的声音里满是喜悦与振奋,一扫之前的阴霾。
“是啊,是我们的思维定式限制了自己。”一位资深老教授也感慨地说道,“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科研人员才能解决科研难题,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同样热爱科学、努力追求梦想的人。小凌用他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老教授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
“那我们还等什么?赶紧按照新的方案行动起来吧!”年轻的研究员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之前的疲惫与沮丧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惊讶与怀疑。坐在角落的小凌,双手不自觉地揪紧衣角,他知道,即便有程老的力挺,要让这些医学领域的精英们彻底信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程老,话虽如此,可没有正规院校的学术训练,他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过程是否严谨,实在让人难以放心。”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医生皱着眉,语气中透着质疑。
小凌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声音虽轻却透着坚定:“各位前辈,我理解大家的质疑。确实,我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科研的态度不认真。就拿这次的研究来说,从发现问题开始,我便一头扎进了相关资料里。”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道:“我没有实验室,只能在下班后,在医院的杂物间里,用最简陋的设备做实验。每一个数据,我都反复测量了不下十次,每一步推导,我都在笔记上写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现逻辑漏洞,就重新开始。”
说着,小凌从身后拿出一个破旧的笔记本,封皮磨损严重,纸张也有些泛黄。他轻轻翻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有中文,也有英文,还有各种手绘的图表。“这是我的研究笔记,从最初的灵感闪现,到一步步完善思路,都在里面。我知道自己基础薄弱,所以只能用笨办法,多学、多问、多做。为了弄懂一个专业术语,我常常在网上查阅资料到凌晨,向论坛里的专业人士请教,哪怕被人嘲笑是门外汉,我也没有放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