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矛盾(1/2)
第233章矛盾
“小沙!”
【我在呢!】
工厂内,郝成尚未注意到这个消息,这个时候的他,一路和何钢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然以后在工厂负责人梁博宇的引领下,在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尘防静电的准备后,来到了封装车间。
“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晶圆封装前的预处理,包括切割、减薄等一系列的步骤。”梁博宇一边引领一边介绍着。
“梁工之前是做哪方面工作的啊”郝成开口问道:“是传统芯片的封测这一块儿吗”
梁博宇点了点头:“是的,郝总。”
“碳硅融合半导体的封测和之前的传统半导体区别大吗”别看碳硅融合半导体这方面的理论都是郝成提供的,但具体到批量生产中怎么去处理,他还真没怎么关心过。
主要的工作都是生产这块儿和小沙进行联合处理的,他平时也有关注,但具体到生产的每一个过程,还是一线的工程师最为了解。
“不算大。”梁博宇摇了摇头:
“封测前的测试主要是看电路是否满足设计需求,设计要求ab这两个点之间的电压是多少,生产出来,我们通过探针卡连接测试机验证电压、电流、时序等特性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碳硅融合半导体的话,与传统的半导体相比,无非是需要测试的项目变多了、点位立体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本质不同。”
对于芯片如何制造,如何进行晶圆级的测试,郝成是恶补过一番功课的。
梁博宇一说,他立即就明白了——晶圆测试这块儿,看的就是电路和电气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而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功能,那是另外需要考虑的。
这个阶段,其实不管哪种类型的芯片,本质都是没有区别的。
“你这什么表情”郝成发现何钢托着下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开口询问。
“在芯片这一块儿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我怎么发现,这芯片生产貌似和普通芯片也没什么区别啊”何钢露出疑惑:“原本我想着,碳硅融合,立体芯片什么的,不是应该颠覆的吗”
听何钢这么说,郝成那是颇为无语,如果说传统芯片的生产光刻机是主要部件,那么碳硅融合半导体依然是光刻机和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式。
那看起来可不就是一样的吗
如果真的需要一个划时代的设备,也不可能是这两个月能搞出来的啊!
更不可能说立即就能扩大产能,一年搞20条产线了。
比如,郝成一直心心念念的微意识体芯片的制造问题,虽然理论他差不多也已经能够总结出来了,但是就是空中楼阁,很多材料和设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搞不出来。
“不要看表面,要看内里。”郝成摇了摇头:“碳硅融合只是方案,用碳纳米管代替一部分光刻线路,这只是方法。
“硅通孔技术,本身就可以算作是它的简化版。最关键的东西是理念。比如,这是一张纸,代表的是平面芯片,商圈全是电路,我们现在把它定义为二维芯片。”
事实上,芯片是有一定厚度的,在几百微米到1毫米不等。但这个厚度,更多的是为晶圆的支撑性在考虑。
线路一般不是多层的,即便是多层的,就比如,郝成接着说道:“我们将这张纸对折再对折,连续对折几次,假如说芯片中的电路并没有受到影响的话,这东西就算是三维芯片了吗”
“那肯定不是!”何钢当即回道。
“这个时候,我们改变设计,”郝成一边演示一边说道:“在这张折迭了非常多层的纸上,垂直钻孔,让折迭的多层之间直接通过线路相连。现在算吗”
“算……吧”何钢迟疑了一下,现在很多存储都是这么做的。
“这只能算是3d封装。其本质还是二维芯片。这样的封装,减小了体积,但是没有改变本质。”郝成说道:“之所以说碳硅融合半导体是三维芯片,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也是区别于二维芯片的核心关键:
“就是多层之间的线路通路,它是不是自由的。3d封装,硅通孔技术等,只能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联系,其展开不是网状结构,依然是平面结构的一个变体。”
郝成笑了笑:“而三维芯片在制造的过程中,通过基底图案控制碳纳米管的生长,是能达到怎么设计,就怎么生长的。当然了,这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核心当然是系统。”
一个芯片,说句最不中听的,不就是一堆沙子(硅)和一堆煤(碳)吗最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得看程序和系统。
“老实说,我还真期待。”何钢不住的点着头,想着今天刚一见到郝成的时候,郝成说的,今天来的目的,是为小沙换一个身体。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新的身体,就是由新的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形成的新的服务器集群。
而他现在期待的是:小沙现在都已经强大成这个样子了,换一副新的身体又能怎么样的还能真的变成人不成
何钢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的小沙,还能怎么进化
这里边还有一个更大的前提,就是郝成先前已经做出的那个结论:ai,包括传统方式训练的以及小沙这个技术路线的,是不可能产生自主意识和自主欲望的。
“对啊,”郝成点了点头:“自主意识和自主欲望肯定是不可能产生的,但意识和立场的产生是另一回事儿。”
“别问,”看何钢还要继续问什么,郝成一笑:“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第一批芯片的电气性能已经按照设计需求测试完毕了,后续一系列的步骤,包括核心参数、环境适应性、极限压力的测试将继续进行。
与之配套的服务器其他零部件也都已经准备好了,小沙新的身体,已经在快速的组装当中。
而郝成这一次之所以这么着急过来,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要验证一下【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的加持下小沙这里意识和立场问题】自己之前的设想。
一天的时间,郝成一边了解基本情况,一边将具体的信息通过小沙同步到了官网——碳硅融合半导体的量产进度正按照计划进行着。
……
而另一边,鹏城大学。
一场争论仍在继续。
“高等教育,是我们的根基之所在。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我们也不可能永远走在别人的体系中。你说要创新、要改变甚至要融入小沙的体系,这我都认可。
“但是,一竿子打翻整船人,全盘否定过去的做法,是不是也不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