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开张大吉(1/2)
第209章开张大吉
几个孩子都在这里待得住,方明澈他们便也跟着站着看了大半天。明发的生意真的还可以的。
这就是个新鲜有趣的玩意儿,大家都想以小博大嘛。而村里一起来的其他人,包括方明华和袁淑芬眼睛都瞪大了。就看着自己人开了个头之后,这里围着看的人越来越多。然后时不时有人套走些其实不能回本的小东西,或者拿走明发给的安慰奖。
偶尔有人得到个中等奖励,都是欢欣鼓舞。至于最远处那张一块,周围倒是有不少圈圈,但并没有套中的。
袁淑芬小声对方明华道:“这都行”这样子一晚上应该能赚三五块吧(不算林嫣掏的两块五)。
方明华也是一脸懵逼。前几天到处观摩别人怎么做生意,其实已经有些冲击他的金钱观了。这样都能赚钱而且比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赚得多多了。
方明澈看人越来越多,抱着儿子往前走,“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到处都是好玩的、好吃的。”
臭小子马上要一岁半,奶胖奶胖的。还有点分量呢!
方明澈和林嫣都让方敏千万不能让畅畅离了她的视线,有事要走开也得找个人看着。如今计划生育了,职业人贩子开始出现。方畅这样的,就是人贩子下手的首选。
幸好大栅栏有趣的地儿多,旁边还有人表演猴戏呢。臭小子这才被吸引开,没闹着要一直看套圈。
方明华问方父,“爸,这样也能赚大钱”
方父眼角抽了抽,你管一晚上能赚三五块叫赚大钱不过想想他才刚从农村出来,会这么想也难怪。
“那去西单的夜市你们也都去了的啊。你们也看到那边有套圈的,一个都没想到自己也搞一个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法啊!有了想法立即行动,不等不靠。”
几个人面面相觑,他们要么想着自己要开面馆了,要么想着自己开车|语言学得挺快,有机会进旅行社。谁还想着依葫芦画瓢呢
这会儿看到明发能赚到钱,这才有些心痒痒。
方明澈道:“这个主要也就是玩个新鲜有趣。其实本钱不需要多少,明发主要是借到了大栅栏的客流量。所以生意比西单夜市的还好。这跟当初我在天安门广场摆大碗茶摊是一个道理。”
方明华道:“那他就能一直这么赚下去”
这样都快快赶上不劳而获了啊。那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开面馆,感觉就有点不值。
其实当时说开早餐店、做面食卖。一开始有过是做包子、馒头还是卖面条、抄手的犹豫的。方明华甚至觉得这有什么好犹豫的,两样都卖不就好了。
但方芳记得幺爸和幺妈提起早餐馆的时候说过,如果卖包子、馒头,那早上四点就得起床和面、揉面了。但卖面条、抄手,可以六点左右再开门。
在首都前后待了几个月,幺爸、幺妈对她都非常好。她胆子渐渐也大些了。不过,有些话她说依然不会有什么分量。于是她私下找到方健,把自己的意思说了。
长子,对一个家庭是有不一样的意义的。这话由大哥来说更有分量。如果需要早上四点起来干活,那肯定也是妈妈的事。爸爸是不会这么早起来的,所以他觉得无所谓。
说通了方健,方芳私下又把幺爸、幺妈的话说给妈妈听了。
袁淑芬想了一下,也觉得还是做面条、抄手吧。日复一日早上四点起,哪怕她吃苦耐劳也受不了。关键是有别的选择啊!
方明澈自然能看明白大哥的心思,于是道:“一开始只有他一家会好些。以后竞争对手多了,生意会逐渐清淡。但多少还是能赚一些的,毕竟本钱不用太多。不过,我觉得他用这个先立稳脚跟再增加其他业务比较好。倒是你们开面馆,如果口味能一直很好,服务态度也不错的话,回头客就能多起来。有了口碑,还能有其他客人前来。”
自己想不到,又在这里嫉妒别人挣了更容易的钱。真是的!他这个大哥最适合待的,还是大家勒紧裤腰带一起受穷的时代。那样他就不会有任何的不满了。
方明澈其实还挺欣赏明发的果断的,先把最初这波钱赚到再说。这夜市许久没来,愈发成气候了啊。个体经济也越来越蓬勃发展起来。
他之前给阿嫣的表弟朱启明、韩梅的大兄弟韩潇都出过挣钱的主意。替人守自行车、在景点外削水果卖,钱来得也都轻松。这样省得他们一直纠缠、想占亲戚或者亲家的便宜。
果然如今这俩自己能挣到钱了,也就没了打秋风的心思。在哪遇上他都很尊敬,待阿嫣和颜颜、畅畅也客客气气的。
但他没有选择给老家来的亲戚出这样的主意。因为,朱启明和韩潇都是首都的坐地户。家里三亲四戚、三朋五友很多。家门附近占了这样的好生意,等闲也不会有地痞、流氓上门找茬。
但外地人可就不同了,很容易招惹这样的人上门。不过明发选中自己这块摊位倒也是神来之笔。如此便没旁人能来驱赶他了。
另外,朱启明和韩潇都是占了地利。朱家靠近首都图书馆,承接的是里头车棚停不下的自行车。韩家的房子靠近颐和园侧门,所以去那门口摆摊削水果卖才那么方便。
至于自家兄嫂,租了门面肯定要好些。那是谁都没法来驱赶的。
说来马上要冬天了,韩潇的生意肯定要受影响。这个没办法的。就是阿嫣他们的菜摊子也不能不受影响。除非是自己弄了暖棚或者到温泉附近大面积种菜。他们正在商量这事儿呢,想看看有没有利润可图。
至于朱启明,这个天气守自行车,那肯定也只能穿暖和些,或者从家里拎一个炉子出去烤火。
明发这个,真到了隆冬肯定也是做不了的。不过他白天还可以打打其他主意。以后在生意圈里混久了,自己都能想出法子来。
又逛了一阵,畅畅的头歪倒在爸爸肩头,睡着了。说睡就睡,秒睡。
方明澈一行八人便先驱车回华侨公寓了。其他人同方父、方母一起步行回小偏院。
剩下五个人还得考到了驾照才能入职旅行社,不然就只能打杂。而且,首都这边其实不太缺司机,届时会有三个调去上海。
肯定都想留首都,一来是熟人多,二来不想再换地方嘛。
方明澈让方父告诉了他们,去上海的包住。租的那个老洋房,如今随着业务扩大,也是不得不把用作宿舍的那层楼拿来当办公室了。
但是,园里有空地。去的那个副社长不是退伍兵吗,他通过关系搞了些旧的移动板房放园里给员工住着。
移动板房其实二战的时候国外就有了,用作军方的营房。如今国内自然也有了。
虽然那个住着不太透气,冬夏也不能自己调节温度。但是,相对自己去租房的耗消,这就都是可以克服的。也是如今还没有相关部门管才能这么搞。
因为最初从首都派去上海的人,是算的出差。所以才有包住的待遇。既然如今肯住移动板房,那在政府没有进行取缔之前,自然也是任由他们继续住着。
那五个人自然是听懂了言下之意的,留首都不包住。也就是说要从小偏院搬出去自己找地方安置。
他们这半个来月住在小偏院自然是再方便没有。首先房租省下了,而且住一个小院子的都是熟人。甚至洗衣服还有洗衣机可以用;其次吃饭虽然是自己做,却有人把菜啊、肉啊的送上门来的。目前还没有结算过,往常都是在林嫣的分红里扣的。
但方明澈既然这么说了,显然有收入之后是不会让他们继续再住了。
方明发得到消息,立即就去找韩平和方明成帮忙在附近给他找个单间。他要搬出去。他用了明澈的摊位啊,一分钱都没收他的。旁的摊子为了长长久久的做下去,至少是需要给原摊主送礼的。
他自然是要做这个表率了。当然,不会说了就立即有房间,但他的态度拿出来了。
11月上旬有一次考驾照的机会,剩下的五人都特别上心。拿到驾照才有工作机会!
方父道:“你们一个个都是年轻人,只要认真努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都一次性考过了。”
这要是考不过,真的就有些臊皮了。所以,这五个人也是每天都在认真的实操以及背交规。
袁淑芬看到了忍不住问方明华,“你不去考么”
“我考了开什么而且,面馆也用不到汽车。不急,咱们先把面馆开张再说。”
老二他是不敢再去比了,但明发弄个套圈居然一天也进账三五块。一天就忙活三个小时!他也急着想赚钱了,对面馆十分的上心。让袁淑芬练习做臊子,他就忙活店里装修的事。
袁淑芳就在小偏院和华侨公寓练习,这么多人吃消耗肯定大。方父吃过觉得她进步不小,又让她去四合院练习。那边有旅行社几十号人吃,消耗也大。
袁淑芬道:“爸,以后再有人来首都找活儿,明澈都这么管吃管住啊?”
方父道:“这是头一回,之后我也就有经验了。以后二十天还找不到活儿,就打发他们回去了。找到活儿,也给我趁早自己找房子搬出去。”
明澈作为同乡、同族,这就仁至义尽了。他盘算了一下,招待这么多人住一个月、包括最开始的接风宴,也要两三百的。一个个特别的能吃!
明澈还和他说,如果附近再有单门独户的小院子,也买下来。到时候收拾出来,有同乡来投奔,就打发去住那边。有收入了就自己搬出去。
他说他看好首都房子的涨幅。这样以后就不用让他们和老大一家为此搬来搬去的了。或者买到一个好些的、正规的院子,让他们和老大一家搬过去,把小偏院专门腾出来做这个招待。让来的人就这么挤着住。
为此方父专门找了个机会问道:“你不是还欠那么多债么还有你们的菜生意,不是说打价格战也投入了不少,还要齐顺赔偿损失”
如果是正规的院子,这附近的价格可是三万啊!
方明澈笑道:“我就那么一说,其实菜生意没亏。我们是便宜了三五分钱一斤,但因为我们的量大、降低了本钱。那个定价是高翔和林嫣仔仔细细算过的。我们一斤还是能赚两分的,只不过齐顺量小一斤要亏两分。”
他们三辆拖拉机,一天满载的话销量是六千斤。降价了,一天利润还有百多块。
齐顺那里几辆三轮车,一天光是买菜要亏二十块。还有工钱、摊位费、按摊位上缴的税收这些。所以,他吃不消。
也不能那边一找人来说,他们就同意了。谈判没有这样谈的,所以对外才要这么说,定下比较苛刻的条件,然后再慢慢来谈。
如今,他们涨了一分钱,以示谈判的诚意。这样一天能多赚60。没有小生意,只有小生意人!只要能走量,这就是个大生意。
在批发价和零售价基础上各涨一分钱,批发的人和买菜的人絮叨几句还是能接受的。但对齐顺那里帮助不大。他那里的工人已经发不起工资了。只不过出去也找不到其他活儿,只能无奈接受了拖欠。
方父道:“那你要人家退出竞争,做你们的二级分销商也是说说而已”
“这个看情况。看朱大海和胡勇他们跟人谈得如何。”
方父道:“胡勇他们还好,朱大海心有点狠。”
这小子说什么‘那不是白干了’,搞得他还真以为菜生意在亏钱呢。原来不过是少赚一些而已。那早期为了打响知名度,是要有所让利啊。
“做生意的都这样。不狠一点,地位不稳。齐顺当初也没给阿嫣留余地啊。”
把他怀孕的老婆怄到了,这是方明澈最耿耿于怀的一点。
方父道:“那你的债务还是要清一清才好啊。三十多万,我真是一想到觉都睡不着。”
他管着民宿几个月了,住宿+小百货进账还可以。但想想小儿子负债是以十万计数,那点收入就真的不算什么了。
“爸,我资债能相抵,你不用担心。我也就买房子、家具、家电还有商务车负债而已。那些都是有实物的。放宽心!而且几个生意还源源不断的有收入呢。”
旅行社暂时不打算扩张了。上个月又买了两辆车,首都一辆、上海一辆。这样两边就各五辆商务车了。满载的话,一次各招揽45名游客。
下个月老家来的五个准司机到岗,准备再各买辆。如今正在努力招导游。旅行社如今出了名的待遇好,招人上就容易一些。
一些满清遗老遗少的后人也来应聘了。他们祖辈、父辈当年大多是出去留过学的。在家跟着学了英语、日语。
对这类人,他都请王三哥帮着查一下。只要不是祖上当过汉奸的,都收。二鬼子的后人坚决不要!这是可以让竞争对手攻击的地方。而且,从个人情感上来讲,他也见不得这类人的后代过得比普通人好。
秦天这样抗日老兵的后人,哪怕他爷爷不是我党的人,那也是该照顾的。但二鬼子的后人就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