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来自旧时光 > 第64章 柳三变

第64章 柳三变(1/2)

目录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着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原词如下: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里,有一处景致生动地描绘了这样的情景。

柳永,这位被誉为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的影响力可谓深远。南北宋之交的王灼曾言:“如今的年轻人,十有八九不是学习柳永(柳耆卿),就是学习曹元宠。”不仅如此,王灼还指出,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位词人,他们的佳作皆有可取之处,而其创作的源头正是来自柳永。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万俟咏的词:

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即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这些声名显赫的词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柳永的词作。可以说,柳永的词风对后世词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方面,他大胆尝试新的曲调,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章法的铺叙上,柳词常常采用层层递进、回环往复的手法,使词作的情节更加曲折、情感更加深沉。在景物描写方面,柳词善于捕捉自然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意象的组合上,柳词常常将不同的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意境。在题材的开拓上,柳词不仅描写男女之情,还涉及到了羁旅行役、都市生活等多个领域,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

苏轼在作词时,一方面努力摆脱“柳七郎风味”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他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例如,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运用柳词的铺叙手法,使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同时,他也借鉴了柳词在意象组合上的创新,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的意象。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他们的词作在风格上与柳词相似,都具有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特点。秦观的雅词长调更是在柳词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的铺叙点染之法,使得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少年心·对景惹起愁闷

北宋黄庭坚

对景惹起愁闷。染相思、病成方寸。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幸。斗顿恁、少喜多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